(一 一九八)
[1] 阿臈毘 Āḷavikā
時,魔波旬即說偈言:
世間無有出, 用求遠離為, 還服食五欲, 勿令後變悔。」
時,阿臈毘比丘尼作是念:「是誰?欲恐怖我。為是人耶?為非人耶?姦狡人耶?」
心即念言:「此必惡魔欲亂我耳。」覺知已,而說偈言:
「世間有出要,
我自知所得,
鄙下之惡魔,
汝不知其道。
譬如利刀害,
五欲亦如是,
譬如斬肉[1]形,
苦受陰亦然。
如汝向所說,
服樂五欲者,
是則不可樂,
大恐怖之處。
離一切喜樂,
捨諸大闇冥,
以滅盡作證,
安住離諸漏。
覺知汝惡魔,
尋即自滅去。」
[2] 蘇摩 Somā
時,魔波旬即說偈言:
仙人所住處, 是處甚難得, 非彼二指智, 能得到彼處。」
時,蘇摩比丘尼作是念:「此是何等?欲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姦狡人?」作此思惟已,決定智生,知是惡魔來欲嬈亂,即說偈言:
「心入於正受,
女形復何為,
智或若生已,
逮得無上法。
若於男女想,
心不得俱離,
彼即隨魔說,
汝應往語彼。
離於一切苦,
捨一切闇冥,
逮得滅盡證,
[4]安住諸漏盡。
覺知汝[5]惡魔,
[6]即自磨滅去。」
[3] 吉離舍瞿曇彌 Kisāgotamī
而說偈言:
汝何喪其子, 涕泣憂愁貌, 獨坐於樹下, 何求於男子?」
時,吉離舍瞿曇彌比丘尼作是念:「為誰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姦狡者?」如是思惟,生決定[13]智:「惡魔波旬來嬈我耳。」即說偈言:
「無邊際諸子,
一切皆亡失,
此則男子邊,
已度男子表。
不惱不憂愁,
佛教作已作,
一切離[14]愛苦,
捨一切闇冥。
已滅盡作證,
安隱盡諸漏,
已知汝弊魔,
於此自滅去。」
[4] 優鉢羅色 Uppalavaṇṇā
而說偈言:
妙華堅固樹, 依止其樹下, 獨一無等侶, 不畏惡人耶?」
時,優鉢羅色比丘尼作是念:「為何等人?欲恐怖我?為是人?為非人?為姦狡人?」如是思惟,即得覺知:「必是惡魔波旬欲亂我耳。」即說偈言:
「設使有百千,
皆是姦狡人,
如汝等惡魔,
來至我所者,
不能動毛髮,
不畏汝惡魔。」
魔復說偈言:
「我今入汝腹,
住於內藏中,
或住兩眉間,
汝不能見我。」
時,優鉢羅色比丘尼復說偈言:
「我心有大力,
善修習神通,
大縛已解脫,
不畏汝惡魔。
我已吐三垢,
恐怖之根本,
住於不恐地,
不畏於魔軍。
於一切[1]愛喜,
離一切闇冥,
已證於寂滅,
安住諸漏盡。
覺知汝惡魔,
自當消滅去。」
[5] 尸羅 Śīla
前而說偈言:
眾生云何生? 誰為其作者? 眾生何處起, 去復至何所?」
尸羅比丘尼作是念:「此是何人?欲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姦狡人?」作是思惟已,即生知覺:「此是惡魔欲作留難。」即說偈言:
「[3]汝謂有眾生,
此則惡魔見,
唯有空陰聚,
無是眾生者。
如和合眾材,
世名之為車,
諸陰因緣合,
假名為眾生。
其生則苦生,
住亦即苦住,
無餘法生苦,
苦生苦自滅。
[4]捨一切[5]愛苦,
離一切闇冥,
已證於寂滅,
安住諸漏盡。
已知汝惡魔,
則自消滅去。」
[6] 毘羅 Vīrā
至毘羅比丘尼所而說偈言:
云何作此形? 誰為其作者? 此形何處起? 形去至何所?」
How is this form made? Who is its creator? Where does this form arise from? Where does the form go when it departs
毘羅比丘尼作是念:「是何人來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姦狡人?」如是思惟,即得知覺:「惡魔波旬欲作嬈亂。」即說偈言:
此形不自造, 亦非他所作, 因緣會而生, 緣散即磨滅。
This form is not self-created, Nor is it made by others. It arises from causes and conditions, When conditions disperse, it ceases to exist.
如世諸種子, 因大地而生, 因地水火風, 陰界入亦然。
Like the seeds in the world, That grow because of the earth, Due to earth, water, fire, and wind, So too are the aggregates, elements, and sense bases.
因緣和合生, 緣離則磨滅, 捨一切愛苦, 離一切闇冥。
Arising from the union of causes and conditions, Ceasing when conditions disperse, Abandoning all craving and suffering, Departing from all darkness.
已證於寂滅, 安住諸漏盡, 惡魔以知汝, 即自磨滅去。」
Having realized cessation, Abiding in the extinction of all defilements, Evil Māra, know this: You have been defeated and have vanished.
[7] 毘闍耶 Vijayā
往至其前而說偈言:
汝今年幼少, 我亦是年少, 當共於此處, 作五種音樂。
You are young now, And I am also young. Let us here together Make music of five kinds.
而共相娛樂, 用是禪思為。」
Let us enjoy ourselves together, What use is this meditation?
時,毘闍耶比丘尼作是念:「此何等人?欲恐怖我。為是人耶?為非人耶?為姦狡人耶?」如是思惟已,即得知覺:「是魔波旬欲作嬈亂。」即說偈言:
「歌舞作眾[1]伎,
種種相娛樂,
今悉[2]已惠汝,
非我之所須。
若寂滅正受,
及天人五欲,
一切持相與,
亦非我所須。
捨一切喜[3]歡,
離一切闇冥,
寂滅以作證,
安住諸漏盡。
已知汝惡魔,
當自消滅去。」
[8] 遮羅 Cālā
至遮羅比丘尼前而說偈言:
覺受生為樂, 生服受五欲, 為誰教受汝, 令厭離於生。」
Awakening to life is joyful, Living and experiencing the five desires, Who taught you To be weary of life and birth?
時,遮羅比丘尼作是念:「此是何人?欲作恐怖?為人?為非人?為姦狡人?而來[7]至此,欲作嬈亂。」即說偈言:
「生者必有死,
生則受諸苦,
鞭打諸惱苦,
一切緣生有。
當斷一切苦,
超越一切生,
慧眼觀聖諦,
牟尼所說法。
苦苦及苦[8]集,
滅盡離諸苦,
修習八正道,
安隱趣涅槃。
大師平等法,
我欣樂彼法,
我知彼法故,
不復樂受生。
一切離[*]愛喜,
捨一切闇冥,
寂滅以作證,
安住諸漏盡。
覺知汝惡魔,
自當消滅去。」
[9] 優波遮羅 Upacālā
至優波遮羅比丘尼所而說偈言:
三十三天上, 炎魔兜率陀, 化樂他自在, 發願得往生。」
優波遮羅比丘尼作是念:「此何等人?欲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是姦狡人?」自思覺悟:「必是惡魔欲作嬈亂。」而說偈言:
「三十三天上,
炎魔兜率陀,
化樂他自在,
斯等諸天上。
不離有為行,
故隨魔自在,
一切諸世間,
悉是眾行聚。
一切諸世間,
悉皆動搖法,
一切諸世間,
苦火常熾然。
一切諸世間,
悉皆烟塵起,
不動亦不搖,
不習近凡夫。
不[14]隨於魔趣,
於是處娛樂,
離一切[15]愛苦,
捨一切闇冥。
寂滅以作證,
安住諸漏盡,
已覺汝惡魔,
則自磨滅去。」
[10] 尸利沙遮羅 Sīsupacālā
比丘尼答言:「我都無所樂!」
時,魔波旬即說偈言:
汝何所諮受, 剃頭作沙門? 身著袈裟衣, 而作出家相, 不樂於諸道, 而守愚癡住。」
What counsel did you receive, To shave your head and become an ascetic? Wearing the robes of a renunciant, And taking on the appearance of one who has gone forth, Yet you do not delight in any path, And remain dwelling in foolishness.
時,尸利沙遮羅比丘尼作是念:「此何等人?欲恐怖我。為人?為非人?為姦狡人?」如是思惟已,即自知覺:「惡魔波旬欲作嬈亂。」即說偈言:
「此法外諸道,
諸見所纏縛,
縛於諸見已,
常隨魔自在。
若生釋種家,
稟無比大師,
能伏諸魔怨,
不為彼所伏。
清淨一切脫,
道眼普觀察,
一切智悉知,
最勝離諸漏。
彼則我大師,
我唯樂彼法,
我入彼法已,
得遠離寂滅。
離一切愛喜,
捨一切[1]闇冥,
寂滅以作證,
安住諸漏盡。
已知汝惡魔,
如是自滅去。」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9](二一四)
[1] 曠野 kōya?
爾時,摩納聞是語已,即說偈言:
一切世間中, 無有解脫者, 汝詣空靜處, 將欲何所作?
In all the world, There is no one who is liberated. You have gone to an empty, quiet place, What do you intend to do there?
汝今年盛美, 不受於五欲, 一旦衰老至, 後莫生憂悔。」
You are now in the prime of your youth and beauty, Yet you do not indulge in the five desires. When old age suddenly arrives, You may regret it later.
時比丘尼而作是念:「此為是誰?欲惱亂我,甚為欺詐。為是人耶?是非人乎?」作是念已,入定觀察,知是波旬欲來惱亂,即說偈言:
「世間有解脫,
我今自證知,
波旬汝愚鄙,
不解如斯跡。
欲如摽利戟,
陰賊拔刀逐,
汝言受五欲,
欲苦可怖畏。
欲能生憂[13]惱,
欲能生追念,
欲能生百苦,
欲是眾苦本。
斷除一切[14]愛,
滅諸無明闇,
[15]逮證於盡滅,
住於無漏法。」
[2] 蘇摩 Somā
爾時,波旬即說言:
仙聖之所得, 斯處難階及, 非汝鄙穢智, 獲得如是處。」
時比丘尼作如是念:「此為是人?是非人乎?而欲惱我。」入定觀[A1]察,知是波旬,即說偈言:
「女相無所作,
唯意修禪定,
觀見[1]於上法。
若有男女相,
可說於女人,
於法無所能。
若無男女相,
云何生分別?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證于盡滅,
住於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3] 翅舍憍曇彌 Kisāgotamī
「汝今者何為,
懷憂坐樹下,
歔欷而流淚?
將不喪子乎?
獨處於林中,
欲求男子耶?」
時比丘尼而作是念:「此為是誰?甚為欺詐。為是人耶?是非人乎?而欲為我作大擾亂。」入定觀察,知是魔王,即說偈言:
「我斷恩愛已,
無欲無子想,
端坐林樹間,
無愁無熱惱。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4] 蓮華色 Uppalavaṇṇā
「娑羅樹下坐,
如華善開敷,
獨一比丘尼,
汝今坐禪[6]耶?
更無第二伴,
能不畏愚癡?」
[7]爾時,[8]蓮華比丘尼即作是念:「此為是誰?擾亂於我,甚為欺詐。為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觀察,知是波旬,即說偈言:
「百千姦偽賊,
皆悉令如汝,
不動我一毛,
故獨無所畏。」
爾時,魔王復說偈言:
「我今自隱形,
入汝腹中央,
或入汝眉間,
令汝不得見。」
時比丘尼復以偈答:
「我心得自在,
善修如意定,
斷絕大繫縛,
終不怖畏汝。
我已吐諸結,
得拔三垢根,
怖畏根本盡,
故我無所畏。
我今住於此,
都無畏汝心,
汝軍眾盡來,
我亦不怖畏。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9]盡滅,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5] 石室 Śīla
「眾生是誰造?
眾生造作誰?
云何名眾生?
眾生何所趣?」
時石室比丘尼聞是偈已,而作是念:「此為是誰?甚為欺詐。為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觀察,知是魔王,以偈答言:
「眾魔生邪見,
謂有眾生想,
假空以聚會,
都無有眾生。
譬如因眾緣,
和合有車用,
陰界入亦爾,
因緣和合有。
業緣故聚[1]會,
業緣故散滅,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盡滅,
安住於無漏,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6] 鼻𭊵 Vīrā
「誰造於色像?
色像造作誰?
色像從何出?
色像何所趣?」
[A2]時比丘尼聞斯偈已,而作是念:「此為是誰?惱亂於我,甚為欺[4]詐。為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觀察,知是魔王,說偈報言:
「色像非自作,
亦非他所造,
眾緣起而有,
緣離則散滅。
譬如[5]殖種子,
因地而生長,
陰界諸入等,
和合是色像。
因苦故生長,
因苦故散壞,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盡滅,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7] 毘闍耶 Vijayā
「汝今極盛壯,
我年亦復少,
五欲共歡娛,
放意而受樂,
何以獨坐此,
而不與我俱?」
時比丘尼聞是偈已,而作是念:「此為是誰?來惱於我,甚為欺詐。為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觀察,知是魔王,說偈報言:
「作樂縱歌舞,
及餘五欲樂,
盡迴用與汝,
非我之所宜。
人間一切樂,
并及天五欲,
盡迴用與汝,
都非我所宜。
我斷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盡滅,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8] 折羅 Cālā
「有生必得樂,
生[8]必受五欲,
汝受誰教勅,
言不用復生?」
折羅比丘尼說偈報言:
「生者必有死,
眾苦所纏縛,
一切苦應斷,
是以不求生。
具眼牟尼尊,
說斯真諦法,
苦因生於苦,
皆應捨離之。
修聖八正道,
安隱趣涅槃,
世尊教導我,
我樂是教法。
我證知彼法,
是故不樂生,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9] 優波折羅 Upacālā
「忉利及炎摩,
兜率與化樂,
他化自在天,
是處極快樂,
汝應願樂彼,
受於勝妙事。」
優波折羅比丘尼復說偈言:
「忉利及炎摩,
兜率與化樂,
他化自在天,
諸處雖受樂,
不離於我見,
必為魔所縛,
世間皆動搖,
彼亦歸遷謝。
無有諸凡夫,
離[1]魔之境界,
世間皆熾然,
世間皆烟出,
離於動搖者,
我樂如此處,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10] 動頭
受誰教剃髮, 自號比丘尼? 不欲樂外道, 汝為甚愚癡。」
Who taught you to shave your head, And call yourself a bhikkhuni? You don't delight in the outside paths, Yet you dwell in foolishness
動頭比丘尼復說偈言:
「此外諸異道,
[4]悉為邪見縛,
種種諸見縛,
終竟墮魔網。
釋種大世尊,
無比之丈夫,
一切種中勝,
降魔坐道場,
悉過一切上,
諸事皆解脫,
能調盡有邊。
彼佛教於我,
是我之世尊,
我樂彼教法。
我今知彼已,
盡除諸結漏,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