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3n0397_022 大方等大集經 第22卷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二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虛空目分第十之一初聲聞品第一
[0154a16] 爾時,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與無量比丘僧諸大菩薩,圍遶說法。
[0154a17] 時舍利弗、目揵連等,出家未久,以舍利弗、目連因緣,說聲聞法雜四真諦。爾時,眾中有諸人輩,本是外道,諸根闇鈍自謂有智,起大憍慢,增長色慢、欲慢、無明慢、勝慢、非法慢,未得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證。是故如來為如是等,宣說中道,為離如是惡煩惱故。如來說是中道義時,如是諸人各各論說斷見、我見。爾時,世尊即作是念:「哀哉!諸人本外道故,雖入佛法猶生大慢,於未得中而生得想,於未知中而生知想,於如來法中而不修行。雖順四諦,而不能得四無礙智,乃至不得第四果證。」
[0154a28] 爾時,世尊二手舉捉瞻婆華鬘,發大誓願,以願力故,於華鬘中出生四寶:一、帝釋寶;二、天光寶;三、金剛光寶;四、勝諸光寶。一一寶中出大光明,遍照此間娑婆世界,光明出已擲之虛空。時華鬘中說是偈言:
「雖除鬚髮不去結, 被服染衣不離染, 示佛為師不隨教, 如是之人污大眾。 如來宣說正法時, 而復不能至心聽, 是人不得真實義, 亦不能離諸煩惱。 若能覩見實法性, 是能破壞無明慢; 若有親近善知識, 是人速得甘露味; 若能呵責於生死, 是則能得到彼岸; 是人具足戒多聞, 亦具禪定智慧聚。 若人欲壞煩惱魔, 遠離陰魔及死魔, 摧伏天魔諸眷屬, 常當親近無上尊。」
[0154b15] 說是偈已,聲聞弟子有憍慢者,咸作是念:「如來知我並有污心,是故為我說如是偈。」即時心中生大慚愧;及四天下佛諸弟子,亦復如是生慚愧心,於一念頃悉來集會。
[0154b18] 爾時,無量百千萬億聲聞大眾悉來聚集。於是佛知眾會已定,即為宣說雜四真諦。
[0154b20] 時此寶鬘直往南方,過九萬二千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金剛光藏,其土眾生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金剛光明功德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亦為四眾宣說如是雜四真諦法。而彼會中有諸菩薩、聲聞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見是寶鬘大光明已,觀察四方。仰見寶鬘在佛頂上虛空中住,即白佛言:「世尊!如是寶鬘從何處來?誰之所遣?」
[0154b29] 彼佛答曰:「善男子!北方去此,九萬二千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亦為具足五滓眾生宣說開示雜四諦法,如我今於此土無異。
[0154c06] 「善男子!彼佛世界所有眾生,甚大癡闇麁獷輕躁,生大憍慢多作惡業難調難解,是故釋迦牟尼如來為此大集,於大集中演說正法,為壞如是諸大惡事。彼世界中所有眾生,於未得中而作得想,於未證中而作證想,於未修中而作修想。是故彼佛為大眾說法,如法修行,為壞如是大憍慢故,為得盡智及無生智,將欲宣說虛空目法行。為得聲聞緣覺佛果,欲開如來無上法藏。是故彼佛遣此寶鬘,從我索欲。我今與之,并欲以是法目陀羅尼贈彼為信。能作無量微妙大明,能乾一切諸惡煩惱,能持一切所聞不忘,能淨一切心之垢污,能護一切諸善禁戒,能入一切大智慧中,能護一切無上三昧,能護己心生他喜心,受持聖法遠離諸病,所求之法如願即得。增長一切資生所須,亦能長養一切善根,能調惡王及以四姓,諸惡鬼神鳥獸水虫,護持一切諸善根本,能得如來一切諸法,乃至能得十八不共。是故我今欲遣如是法目陀羅尼至彼世界與釋迦如來。」
[0154c25] 即告金剛山童子言:「善男子!汝可往彼娑婆世界,稱我名字問訊彼佛,金剛光明功德如來,以此法目陀羅尼門遠贈世尊。」
[0154c28] 金剛山童子言:「世尊!善哉,善哉!我亦欲往禮覲彼佛,并欲啟受所未曾聞虛空目法門。」
[0155a01] 爾時,復有六萬億菩薩摩訶薩八十千億聲聞大眾,同聲而言:「世尊!我等亦欲詣彼世界禮覲彼佛,并欲啟受所未曾聞虛空目法門,唯願如來加我神力令得往返。」
[0155a05] 彼佛答言:「善哉,善哉!諸善男子!宜知是時。是金剛山童子者,能調伏汝,即是汝等善知識也。」
[0155a07] 爾時,彼佛即告金剛山童子言:「善男子!諦聽,諦聽!我當為汝宣說如是法目陀羅尼。」即說呪曰:
[0155a10] ◎「阿[(口*皮)/女](一) 阿[(口*皮)/女](二) 阿[(口*皮)/女](三) 若那蛇咤(四) 摩訶摩呿(五) 三摩呿呿[(口*皮)/女][(口*皮)/女](六) 樹提(七) 阿咃(八) 那[(口*皮)/女]那蛇濘(九) 佛闍羅哆(十) 安豆賴哆(十一) 闍邏迦哆(十二) 阿那耨德叉(十三) 凡浮婆(十四) 那婆荼婆(十五) 勒叉盧戰那(十六) 莎致呿婆(十七) 陀邏尼叉闍(十八) 波邏迦啅婆(十九) 鞞那叉(二十) 婆那鞞吼(二十一) 阿那迦呿(二十二) 戰荼咩修(二十三) 波陀呿多(二十四) 修盧遮那(二十五) 盧戰那婆(二十六) 盧遮蛇若婆婆斯(二十七) 莎呵(二十八)
[0155a18] 「善男子!汝當受持讀誦書寫是陀羅尼,往彼世界問訊釋迦牟尼如來。如我辭曰:『四部弟子樂受法不?四姓之人能供養不?眾生之心不濁亂不?常能親近於如來不?復能尊重讚嘆佛不?增廣流布佛正法不?金剛光明功德如來,以此法目陀羅尼門遠贈世尊,能作大明,乾焦一切諸惡煩惱,乃至獲得如來十八不共之法。』」
[0155a25] 時,金剛山童子受持、讀誦、書寫如是陀羅尼已,告諸大眾:「若欲往彼娑婆世界覲見釋迦牟尼如來,并欲啟受所未曾聞虛空目法門者,應當遠離一切色想,亦莫念於分別之相。常當修集虛空之相,遠離一切取捨等相,放捨一切塵勞等相,解諸結縛專念虛空。」
[0155b02] 爾時,大眾咸作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即前禮佛,禮已繫念觀虛空相,於一念頃即來至此娑婆世界,覲見釋迦牟尼如來。頭面禮足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右遶三匝,却在一面合掌而立。
[0155b06] 是時,寶鬘復往西方,過八萬億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慧闇,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曰智幢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亦為四眾宣說如是雜四諦法。彼時會中有諸菩薩、聲聞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見是寶鬘大光明已,觀察四方。仰見寶鬘在佛頂上虛空中住,即白佛言:「世尊!如是寶鬘從何處來?誰之所遣?」
[0155b14] 彼佛答言:「善男子!東方去此,八萬億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十號具足,亦為四眾宣說開示雜四諦法。如我今於此土無異,乃至欲開如來法藏。是故彼佛遣此寶鬘,從我索欲。我今與之,并欲贈彼淨目陀羅尼,能作大明乾焦煩惱,乃至能得如來十八不共之法。是故我今,欲遣如是淨目陀羅尼至彼世界贈彼如來。」
[0155b22] 彼佛即告勝幢童子:「汝可往彼娑婆世界稱我名字問訊彼佛,并以如是淨目陀羅尼門,遠相贈遺。」
[0155b25] 時彼眾中復有無量菩薩、聲聞,同聲而言:「善哉!世尊!我等亦欲詣彼世界禮覲彼佛,并欲聽受所未曾聞虛空目法門。」乃至彼佛即說呪曰:
[0155b29] ◎「蜜呵(一) 蜜呵(二) 蜜呵(三) 蜜呵(四) 阿婆蜜呵(五) 薩多蜜呵(六) 修婆舍蜜呵(七) 那婆蜜呵(八) 修破婆(九) 阿能伽提比叉(十) 闍蛇私羅(十一) 那羅烏難(十二) 呿婆波囉(十三) 那邏邏禪(十四) 修叉(十五) 翅奢私羅(十六) 阿婆羅私摩(十七) 摩訶廁提闍那(十八) 阿那叉陀(十九) 阿婆呿伽(二十) 那由多文陀(二十一) 娑婆邏(二十二) 阿若伽伽(二十三) 薩遮首留婆竭婆車那(二十四) 莎呵(二十五)
[0155c07] 「善男子!汝當受持、讀誦、書寫是陀羅尼,往彼世界。」乃至一面合掌而立。
[0155c08] 是時,寶鬘復至北方,過九萬九億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為常,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發光功德,十號具足,亦為四眾宣說開示雜四諦法。而彼會中有諸菩薩、聲聞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見是寶鬘大光明已,觀察四方。仰見寶鬘在佛頂上虛空中住,即白佛言:「世尊!如是寶鬘,從何處來?誰之所遣?」
[0155c15] 彼佛答言:「善男子!南方去此,九萬九億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十號具足,亦為四眾宣說開示雜四諦法,如我今於此土無異。乃至欲開如來法藏,是故遣此四寶華鬘,從我索欲。我今與之,并欲贈彼光目陀羅尼,能作大明乾焦煩惱,乃至,能得如來十八不共之法。是故我今,欲遣如是光目陀羅尼,至彼世界贈彼如來。」
[0155c23] 彼佛即告勝意童子:「善男子!汝可往彼娑婆世界,稱我名字問訊彼佛,以是光目陀羅尼遠相贈遺。」
[0155c26] 時彼眾中,復有無量菩薩、聲聞,同聲而言:「善哉!世尊!我等亦欲詣彼世界禮覲彼佛,并欲啟受所未曾聞虛空目法門。」乃至彼佛即說此陀羅尼:
[0156a01] ◎「闍婆摩(一) 闍婆摩(二) 闍婆摩(三) 阿拘盧吒(四) 比婆闍婆(五) 摩訶陀摩(六) 呿婆(七) 阿邏闍(八) 散菩陀若呿婆(九) 阿邏闍[(口*皮)/女]婆(十) 三牟婆邏[(口*皮)/女]婆(十一) 三摩邏[(口*皮)/女][(口*皮)/女](十二) 闍[(口*皮)/女][(口*皮)/女][(口*皮)/女][(口*皮)/女](十三) 闍提叉蛇婆婆(十四) 摩希闍婆涅畔陀(十五) 比牟遮婆婆(十六) 那蛇那婆婆(十七) 遮颰婆婆(十八) 輸盧多婆婆(十九) 其浪那婆婆(二十) 鞾婆婆(二十一) 迦蛇婆婆(二十二) 質多婆婆(二十三) 三牟陀婆婆(二十四) 提邏那婆婆(二十五) 瞋那修留提婆婆(二十六) 莎呵
[0156a10] 「善男子!汝當受持、讀誦、書寫是陀羅尼往彼世界。」乃至一面合掌而立。
[0156a11] 是時,寶鬘復至東方,去此六萬千億佛土,彼有世界名曰寶頂,具足五滓。有佛號曰寶蓋光明功德,十號具足,亦為四眾宣說開示雜四諦法。而彼會中有諸菩薩、聲聞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見是寶鬘大光明已,觀察四方。仰見寶鬘在佛頂上虛空中住,即白佛言:「如是寶鬘從何處來?誰之所遣?」
[0156a18] 彼佛答言:「西方去此,六萬千億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十號具足,亦為四眾宣說開示雜四諦法。如我今於此土無異,乃至欲開如來法藏,是故遣此四寶華鬘,從我索欲。我今與之,并欲贈彼聖目陀羅尼,能作大明乾燋煩惱。乃至能得如來十八不共之法。是故,我今欲遣如是聖目陀羅尼至彼世界贈彼如來。」即告虛空聲童子:「善男子!汝可往彼娑婆世界,稱我名字,問訊彼佛,并以如是聖目陀羅尼遠相贈遺。」乃至復有無量菩薩、聲聞大眾,同音而言:「善哉!世尊!我等亦欲詣彼世界禮覲彼佛,并欲啟受所未曾聞虛空目法門。」乃至彼佛即說此陀羅尼:
[0156b03] ◎「阿羅摩(一) 阿羅摩(二) 阿羅摩(三) 闍蛇邏闍(四) 首路羅闍(五) 伽闍手(六) [(口*皮)/女]邏遮羅(七) 阿尼遮(八) 阿呿莎邏(九) 呿伽莎闍那(十) 那烏訶(十一) 那邏咃(十二) 那烏訶(十三) 摩醯首邏遮摩(十四) 阿摩昵(十五) 呵蛇莎利邏(十六) 遮颼遮摩(十七) 遮颼散遮颼那(十八) 那[(口*皮)/女](十九) 那婆摩闍(二十) 阿[(口*皮)/女]呿[(口*皮)/女](二十一) 車婆那婆呿伽禪頭(二十二) 娑羅戰陀羅(二十三) 摩醯首邏尼羅那[(口*皮)/女](二十四) 薩陀摩叉蛇(二十五) 莎呵
[0156b11] 「善男子!汝當受持、讀誦、書寫是陀羅尼往彼世界。」乃至一面合掌而立。
[0156b12] 時四童子變此世界地平如掌,香華幡蓋七寶具足,為供養佛。一切天宮、阿修羅宮悉為震動,諸天悅豫多受喜樂,咸以香華、七寶、幡蓋、種種伎樂,供養於佛。
[0156b16] 時四童子作如是等,供養佛已,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各執四寶說偈讚歎:
「佛是清淨大法王, 為諸眾生說甘露, 於諸眾生心如地, 大寶商主愍一切。 為眾生說清淨法, 令離諸苦及煩惱, 如來心等如虛空, 其語微妙知真道。 具足戒禁及智慧, 永滅煩惱降甘露, 為渴法者出惡世, 智炬大明能壞闇。 雖無修集八聖道, 及以證得解脫者, 如來猶故生憐愍, 施諸人天淨法眼。 能度眾生生死岸, 能施無上七財寶, 能令眾生悔生死, 具修三十七助道。 法寶久失佛今示, 是故得名無上尊, 四方眾生已大集, 唯願憐愍轉法輪。」
[0156c01] 爾時,一切無量大眾心生歡喜,各作是言:「如是無量無邊眾生從何處來?威儀清淨具無量德,慚愧智慧皆悉成就。我從昔來未曾覩見如是妙色五通大仙。」
[0156c04] 爾時,世尊告憍陳如比丘:「憍陳如!四方多有無量菩薩悉來集會,為聽法故,今當至心清淨其意。」
[0156c06] 爾時,世尊以微妙音告四童子:「諸善男子!善來,甚快!從何方面何處而來?」時四童子敬禮佛足,周匝圍遶。
[0156c09] 爾時,金剛山童子言:「世尊!南方去此,九萬二千億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彼有世界,名金剛光藏,具足五滓。有佛、世尊,號金剛光明功德如來,十號具足,今現在為諸眾生,宣說開示雜四諦法。彼佛勸我至此世界,問訊世尊,并欲聽受虛空目法門。世尊!彼金剛光明功德如來,致敬慇懃,問訊世尊。并遺如是陀羅尼,能作大光明乾焦煩惱。乃至能得如來十八不共之法。」即於佛前說如是呪。乃至四童子亦復如是。說是呪已,其地即時六種震動。
[0156c19] 一切龍王各作是言:「我等亦當共至佛所。」爾時,東方有二龍王:一名、牛護,二名、寶護,是二龍王與六萬龍王。南方亦二:一名、為月,二名、婆修,與七萬龍王來至佛所,頭面敬禮,前白佛言:「世尊!我等皆能受持、讀誦、書寫如是法目陀羅尼。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讀誦、書寫如是法目陀羅尼者,我等皆當誠心守護。」西方、北方亦復如是。爾時世界一一各有十萬龍王,來至佛所頭面禮敬。
[0156c28] 爾時,龜茲國土有一龍王,名曰海德,是阿那婆達多龍王弟,與九萬龍王。于闐國土有一龍王,名樂藏寶,亦是阿那婆達多龍王弟,與萬八千龍王。波羅越國有一龍王,名曰山德,亦是阿那婆達多龍王弟,與二萬龍王。師子國土有一龍王,名曰寶藏,與四萬八千龍王。毘茶國土有一龍王,名曰長髮,與四萬二千龍王。念蜜奢山有一龍王,名曰婆修吉,與八千龍王。烏萇國土有一龍王,名阿鉢羅羅,與二萬五千龍王。乾陀羅國有一龍王,名伊羅鉢多,與三萬龍王。真丹國土有一龍王,名曰三角,與萬八千龍王。難陀龍王、優波難陀龍王,亦與無量龍王,共至佛所,頭面禮敬,白佛言:「世尊!我等皆能受持、讀誦、書寫如是陀羅尼門,乃至不忘不失一字。」
[0157a14]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真實能護正法。」
[0157a15] 爾時,世尊告正語天女:「天女!汝能守護我正法不?」
[0157a16] 「世尊!如來在世及滅度後,是陀羅尼流布之處我當守護,有受持者隨其所求我當與之。若復有欲見我身者,我當現之。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見我者,當淨其身,持戒精進,於一日中三時洗浴,斷食三日,獨在靜處,若佛像邊、若在塔中、若處靜室,以妙香華、種種幡蓋,及諸味漿供養於佛。面正東向,讀誦如是陀羅尼句:
[0157a25] 「『[(口*皮)/女]吒置(一) [(口*皮)/女]吒置(二) 休婁(三) 休婁(四) 屯豆婁(五) 屯豆婁(六) 呿吒(七) 呿吒(八) 比莎訶』
[0157a27] 「是時,四眾誦是陀羅尼已,我當隨諸四眾之所願,求我悉當令一切成就。若我不來,即為欺誑十方諸佛,亦莫令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57b01] 爾時,佛告羅睺阿修羅王、毘摩質多阿修羅王、毘婁遮那阿修羅王:「我今以此淨目陀羅尼,付囑汝等。何以故?汝有大力,若有眾生不信三寶,能令信故。」
[0157b04] 諸阿修羅言:「善哉!世尊!我等護持。若有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受持、讀誦、書寫廣說是陀羅尼,我於是等能施八事。何等為八?一者、健行;二者、樂聽受法;三者、心無怖畏;四、者常明無闇;五者、善願具足;六者、解脫;七者、具足辯才;八者、善法增長。世尊!若阿修羅父母、兄弟、妻子、眷屬,惱是人者,我等當治。若我不於此世界中護佛法者,則為欺誑十方諸佛。」
[0157b13] 爾時,世尊觀四眾已,告憍陳如比丘:「憍陳如!一切大眾甚樂聞法,無量世界、無量眾生悉為法故來集於此,咸皆欲知法行方便,成大智慧,遠離貪欲一切煩惱,真實了知法行方便。」
[0157b18] 時憍陳如白佛言:「善哉!世尊!誠如聖教。世尊!四方世界無量菩薩悉持四佛所與欲來,并欲啟受虛空目法行。今正是時,唯垂憐愍,為眾生故而宣說之。世尊!所言法行,法行比丘。云何名為法行比丘?唯願世尊,分別演說法行比丘。」
[0157b23] 佛言:「憍陳如!至心諦聽當為汝說。若有比丘,讀誦如來十二部經,謂修多羅乃至優婆提舍,是名樂讀,不名法行。復有比丘,讀誦如來十二部經,樂為四眾敷揚廣說,是名樂說,不名法行。復有比丘,讀誦如來十二部經,能廣演說思惟其義,是名思惟,不名法行。復有比丘,受持讀誦十二部經,演說思惟觀其義理,是名樂觀,不名法行。
[0157c02] 「憍陳如!若有比丘能觀身心,心不貪著外一切相,謙虛下意不生憍慢,不以愛水溉灌業田,亦不於中種識種子。滅覺觀心境界都息,永離煩惱其心寂靜,如是比丘,我則說之名為法行。如是比丘,若欲獲得聲聞菩提、緣覺菩提、如來菩提,即能得之。
[0157c08] 「憍陳如!如工陶師埏埴調泥,置之輪上隨意成器,法行比丘亦復如是。
[0157c09] 「憍陳如!若有比丘修法行者,當觀三事:一者、身;二者、受;三者、心。觀三事已,得二種智:一者、盡智;二者、無生智。
[0157c12] 「憍陳如!云何盡智?云何無生智?知盡煩惱名為盡智,知盡有支名無生智。復次,無行行智名曰盡智,無行果智名無生智;盡諸使智名曰盡智,盡煩惱智名無生智。復次,知盡諸行名曰盡智,盡一切有名無生智;分別盡物是名盡智,知諸縛解名無生智;知盡根界名曰盡智,知盡緣界名無生智。不覺觀煩惱名曰盡智,不覺觀果報名無生智。復次,盡三地智名曰盡智,盡一切漏名無生智。復次,我生已盡梵行清淨,名曰盡智,更無餘有名無生智。如是二智即名一智,亦名一行知於三道。
[0157c23] 「若有比丘能斷三道,是名法行,能作是觀,是觀心受。
[0157c24] 「云何比丘能觀察身?若有比丘觀息出入,是名觀身、觀受、觀心。
[0157c26] 「云何名為觀息出入?息入出者,名阿那波那,入名阿那,出名波那,觀於出入如門如向。若有比丘能如是觀,是名法行。若有比丘能觀能數,隨息入出冷暖長短,若遍滿身,繫心鼻端,能觀新故,分別諸相能觀生壞,求舍摩他善入於定,亦能觀察息之麁細,乃至觀於內身,身作身想,是名比丘修於法行。
[0158a04] 「憍陳如!修數息時獲得二事:一者、離惡覺觀;二者、觀息相貌。修集隨時亦得二事:一者、專念念心;二者、離善覺觀。觀於冷暖亦得二事:一者、分別出入;二者、觀心數相。修觀身時亦得二事:一者、身輕;二者、心輕。轉觀生滅亦得二事:一者、知一切法是無常相;二者、知一切法是無樂相。
[0158a10] 「善男子!法行比丘念入出息繫心一處。云何數減?二數為一,三數為二,乃至十數為九,是名數減。
[0158a12] 「云何數增?一數為二,乃至九數為十,是名數增。何故修增?壞一切覺觀故。得初禪時觀息入出,及以心相。
[0158a15] 「初禪五支:一、覺;二、觀;三、離生喜;四者、受樂;五者、定。具五支時離貪恚癡。若有比丘具足五支,是名法行,遠離五事成就五事,修集梵行成大功德。
[0158a18] 「憍陳如!若有比丘能得二禪,名為法行。若有比丘觀息出入,繫心一處遠離喜樂,得第三禪不喜不樂。何以故?一心繫念息入出已,遠離喜樂得第四禪。若有比丘觀息入出,則觀五陰;若觀五陰,是名法行。
[0158a23] 「若比丘見一切法行生滅,乃至見一切煩惱生滅,是名法忍。若比丘見眼空,乃至見意識空,是名空忍。若比丘見眼無相,乃至見意識無相,是名無相忍。若比丘不願於眼乃至意識,是名無願忍。若比丘觀苦異樂異不苦不樂異,是名中諦忍。若為眾生行於生死,如是名為隨上諦忍。
[0158a29] 「云何隨忍、隨根、隨力、隨於覺觀,乃至隨涅槃?於如是法心不著者,是名信忍,是名為信,不名信根。若攝身心不令造惡,是為精進,不名進根。若能專念如是等法,是名為念,不名念根。心心數法能繫一緣,是名為定,不名定根。若能不觀如是等相,是名為慧,不名慧根。若觀如是無根,是名法行。
[0158b08] 「憍陳如!若有比丘觀於頂法、世第一法,觀三解脫空無相願無常苦空,是名法行,是名空三昧。如是三昧,緣無受命、緣無自在。無相三昧,緣盡緣壞、緣滅緣厭。無願三昧,緣於甘露非甘露行,有甘露行非緣甘露;有空三昧緣於甘露非甘露行,有甘露行非緣甘露;無相三昧緣於甘露非甘露行,有甘露行非緣甘露。憍陳如!若有比丘緣慧滅莊嚴入無願三昧,是名緣於甘露非甘露行。若有比丘緣慧滅而得解脫,名甘露行非緣甘露。空與無相亦復如是。憍陳如!若有比丘能如是觀,是名法行。
[0158b19] 「憍陳如!若有比丘觀受、觀心,是名法行。何以故?能壞我見二十種故。憍陳如!斷見我見各有五種,色斷乃至識斷,是名五斷見;色我乃至識我,是名五我見。憍陳如!五種斷見分別則有四十四種:十六種說想,八說無想,八說非想非非想,六說種種想,六種說斷,是名四十四種。我見分別十八:四定說我,四種說邊,四說異事,六說無求三昧。是名六十二見。二十我見因緣,能生四百四種煩惱,為離如是諸煩惱故,觀於身心是名法行,如是比丘能觀身心。
[0158c01] 「憍陳如!云何八人?云何決定?憍陳如!斷見之人言一念斷,常見之人言八忍斷,是二種人俱得決定,後離煩惱俱亦無妨。憍陳如!能得八忍是名八人,得十六心是名決定,是名如法。憍陳如!若有比丘成出入息,即得八人名,亦名決定。
[0158c06] 「憍陳如!若有比丘成就數息,即得信根乃至慧根。若得五根,即得世間第一法。如是比丘,能破一切疑網之心,是名真實修集聖行。若有比丘成就苦智,則斷十種煩惱,是名修初無漏心觀。爾時,次第觀無願三昧,觀無願時修三十七助道之法,是名無漏定智,得苦法忍、苦法智、集法忍、集法智。爾時,觀於色界五陰、無色界四陰,如欲界苦,色無色界亦復如是。如是觀已,斷色無色十八種煩惱。十八種斷已,作是思惟:『如是諸苦從何業來?誰之所造?』作是觀已,了知『是苦從愛因緣,我若不拔如是愛根必當生苦。』是故觀集。作是觀已,斷七煩惱。觀欲界集已,色無色界亦復如是。如是觀已,得比忍、比智,作是觀時斷十二煩惱。
[0158c20] 「憍陳如!具八忍者是名見法,斷三界集已,復作是觀:何因緣故斷於苦集?為安樂故,夫安樂者即是滅諦。爾時,初觀欲界滅諦,得滅法忍,斷七煩惱,色無色界亦復如是。作是觀已,得滅比忍,滅十二煩惱。復作是觀:何因緣故得是比忍?因修八道,以八正道力故,知欲界苦集滅諦,色無色界苦集滅諦。爾時次生道法忍,得已能斷八種煩惱。爾時,復觀色無色界,得道比忍,斷十四煩惱。以修集故,遠離八十八種煩惱,是名決定得須陀洹果,是名十六心,是名必得菩提,是七往來斷一切苦。
[0159a03] 「憍陳如!有人從信決定,有人從法決定,有人從一生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羅漢。有人入信根乃至慧根,有人修定,有人修慧,有人得初禪乃至四禪,入決定觀,觀一切行無常次第生滅,遠離一切凡夫之法。有人觀一切行無常苦空不淨,不得自在無有寂靜,從緣而生從緣而滅。作是觀已,得寂靜滅諦,是名比丘如法而行。
[0159a10] 「憍陳如!如來了知一切眾生諸根利鈍,亦知一切眾生心性諸煩惱性,是名如來隨應眾生而為說法,隨諸煩惱宣說對治,是故得名薩婆若智。
[0159a14] 「憍陳如!我涅槃後有諸弟子,受持如來十二部經,書寫讀誦,顛倒解義、顛倒宣說,以倒解說覆隱法藏,以覆法故名曇摩毱多。
[0159a16] 「憍陳如!我涅槃後我諸弟子,受持如來十二部經讀誦書寫,而復讀誦書說外典,受有三世及以內外,破壞外道善解論義,說一切性悉得受戒,凡所問難悉能答對,是故名為薩婆帝婆。
[0159a21] 「憍陳如!我涅槃後我諸弟子,受持如來十二部經書寫讀誦,說無有我及以受者,轉諸煩惱猶如死屍,是故名為迦葉毘部。
[0159a24] 「憍陳如!我涅槃後我諸弟子,受持如來十二部經,讀誦書寫,不作地相水火風相虛空識相,是故名為彌沙塞部。
[0159a26] 「憍陳如!我涅槃後我諸弟子,受持如來十二部經,讀誦書寫,皆說有我不說空相,猶如小兒,是故名為婆嗟富羅。
[0159a29] 「憍陳如!我涅槃後我諸弟子,受持如來十二部經,讀誦書寫,廣博遍覽五部經書,是故名為摩訶僧祇。善男子!如是五部雖各別異,而皆不妨諸佛法界及大涅槃。
[0159b03] 「云何名為隨於信行?若信三寶具足信根,從信根因緣入於決定,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過色無色界,得阿羅漢果。從信得解名信解脫,亦名一分,亦名身證,名慧解脫,是名隨信行。
[0159b08] 「憍陳如!云何名為隨於法行?若有從法入於決定,具足慧根,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過色無色界,得阿羅漢果,是名見、到二分解脫,亦名身證慧得解脫,心得解脫得滅盡定,是故名為二分解脫。是名無學解脫,是名法行,是名成就觀身乃至成就法法觀,是名成就毘婆舍那及奢摩他。
[0159b15] 「云何名為奢摩他?奢摩他者,名之為滅。能滅貪心、瞋心、亂心,名奢摩他。云何名為奢摩他相?能滅貪相及瞋癡相,名奢摩他相。云何名為隨奢摩他入於決定?若能隨修舍摩他行,尊重讚歎,向奢摩他方便莊嚴,是則名為奢摩他相。若有比丘,深自思惟:『我之貪心唯觀不淨乃能壞之,瞋恚之心慈能壞之,十二因緣能壞愚癡。』是名奢摩他相。
[0159b23] 「云何名為毘婆舍那?若修聖慧,能觀五陰次第生滅,是名毘婆舍那。復次,若觀諸法皆如法性,實性實相真實了知,是名毘婆舍那。云何名為毘婆舍那相?若能成就具足念心,觀一切行從緣而生從緣而滅,一切行無自在無作無受,是名毘婆舍那相。云何名為從毘婆舍那入於決定?至心念於毘婆舍那,恭敬尊重向莊嚴道,是名從毘婆舍那入於決定。
[0159c02] 「云何名為出法攝心非滅法攝心?若比丘能觀心出因緣,乃至一切行出因緣,是名出法攝心非滅法攝心。云何名為滅法攝心非出法攝心?若比丘能深觀察滅心因緣,乃至一切行滅因緣,是名滅法攝心非出法攝心。云何名為非出法攝心非滅法攝心。若比丘能觀心性眼性乃至識性,是名非出法攝心非滅法攝心。
[0159c09] 「云何緣攝心非思惟攝心?若比丘能觀出息不觀入息,是名緣攝心非思惟攝心。云何名為思惟攝心非緣攝心?若比丘觀於入息,是名思惟攝心非緣攝心。云何名為非緣攝心非思惟攝心?若比丘觀於心性眼性,乃至意性,是名非緣攝非思惟攝。
[0159c15] 「憍陳如!若比丘能攝心者,則得八十諸三昧門,及修三解脫門。若比丘觀過去身,及修莊嚴,觀身見身,是名修無願解脫門。若比丘觀過去身已,唯見於心而不見身,及修莊嚴觀身見身,是名修無相解脫門。若比丘觀過去身已,亦不見作及以作者,作者無身、身無作者,修莊嚴道觀身見身,是名修空解脫門。觀受心法亦如是。
[0159c22] 「復次,憍陳如!三解脫門修莊嚴觀,觀一切行不出不滅,出已則滅滅無所至,不至去來,是名莊嚴無願解脫門。
[0159c25] 「復次,觀未來世諸行未出,若行未出則無有滅,是名莊嚴無願解脫門。不畢竟盡,畢竟盡者則無生滅,若無生滅即畢竟盡,若畢竟盡即空因緣,若如是觀畢竟盡者,是名莊嚴空解脫門。若觀諸行是畢竟盡即無生滅,若無生滅即無有空。何以故?先有後無,名之為空。若本無者,則無後無。若無後無,云何名空?若無行者即是無為,畢竟盡者非是有為亦非無為,空亦非行亦非無行,是故畢竟盡者非有為攝非無為攝,是名莊嚴無相解脫門。若一切行畢竟盡者即是涅槃,非過去未來現在,是故非過去行滅名為涅槃,非未來現在行滅名為涅槃。須陀洹人見是涅槃,乃至阿羅漢人見是涅槃。
[0160a09] 「云何名苦諦?觀一切行不見第一諦,觀一切因不見第二諦,觀一切滅不見第三諦,觀一切道不見第四諦。
[0160a12] 「云何名生?本無後有,是名為生。云何名滅?有已還無,是名為滅。無有出滅,是名為盡。何因緣故?無有出滅名之為道,道有六行,修非修,行非行,知非知。若有比丘,能見如是生滅法者,是人能厭一切諸行,能見一切行無常相。
[0160a17] 「云何無常相非無常法?若有相雜初無漏根行,若有相雜無願解脫門行,若有空相苦相不淨相無我相,是名無常相非無常法。云何無常法非無常相?所謂三界色相乃至法相,是名倒相、是名捨相,非無常相,是名無常法非無常相。云何無常相亦無常法?所謂一切眾生未得決定,以世俗道入諸三昧,隨法相忍,是名無常相亦無常法。云何非無常相非無常法?所謂寂靜常相、解脫淨相,是名非無常相非無常法。
[0160a26] 「云何名為得第一諦?所謂觀於六根五陰猶如鏡像,名得第一諦。
[0160a28] 「云何一心觀於四諦?若觀諸行悉是苦因,以苦因故可見可滅、可得遠離,如是名為心緣無漏,是故一心獲得四諦,名離有漏心得解脫。若有比丘觀於心心,是名無願解脫門觀心心,已觀十二事:一者、業;二者、行;三者、苦;四者、空;五者、壞;六者、不自在;七者、過去;八者、現在;九者、未來;十者、因緣;十一者、無作;十二者、無受。是名見於心心,名無願解脫門。
[0160b07] 「若有比丘觀察是心,無有心主無出入者,無能遠離無可遠離,是名見於心心得空解脫門。若觀無有入定之心,而得遠離一切煩惱,無因緣故煩惱不生,是名遠離見於心心得無相解脫門。若如是觀,即得遠離有漏之心,得無漏解脫。
[0160b12] 「憍陳如!一切有為諸行無有決定,若不定者,云何而得入於定聚?若言觀察於三世已得入定聚者,是義不然。何以故?過去已盡,未來未出,現在無常,三世觀異,云何得入正定聚耶?是故一切異觀性不決定。
[0160b17] 「憍陳如!譬如殿堂有四梯橙。若言不由初第一橙至四橙者,無有是處;登初橙時亦不得名登第四已,如是四橙亦不名一。憍陳如!若是四諦即一諦者,可一心得。憍陳如!觀時亦異、得時亦異。觀時異者,因果盡壞;得時異者,苦智集智滅智道智。若有比丘觀行無常,是苦無我不淨無住,是漏結緣是一切有,是名繫縛。是故不求諸陰諸行,厭一切行樂求涅槃,至心思惟涅槃功德,深樂寂靜不惜身命,修奢摩他毘婆舍那,是名比丘修集法行。
[0160b27] 「憍陳如!云何比丘心能見心?若有比丘能觀察心,心是無常是生滅法,是名比丘心能見心,如是比丘修空三昧。云何名空?陰入界空,諦空實空,十二因緣空,性空。云何陰空?所謂色空無我我所,乃至識空無我我所,是名陰空;入界二空亦復如是。云何諦空?所謂苦諦無得無捨,乃至道諦亦復如是。云何實空?一切法中無有覺觀我及我所,是名實空。云何十二因緣空?十二因緣即是十二有支,觀十二支無我我所,是名十二因緣空。云何性空?若有比丘,觀於眼空無我我所,乃至意空亦復如是,是名法行能觀心心。如是比丘不見眾生、壽命、士夫、某甲,知諸法性、真解世諦,為流布故說陰入界,知一切法性無出滅。如是比丘能度生死,能知一切苦集滅道、能斷煩惱。
[0160c14] 「憍陳如!若有比丘修集法行,知一切法從因緣生從因緣滅。如是比丘得三解脫知色真相。色真相者,所謂礙相、受受相、想覺相、行行相、識知相,是名真知一切法相,如是觀已得空解脫門;見一切法無作受者壽命自在,唯見無常苦無我等,是名得無願解脫門;觀一切法無生無滅,是名得無相解脫門。
[0160c21] 「憍陳如!法行比丘能得神通,無惡覺觀,口終不說四種惡過,無有鬪諍不聽惡言。爾時即得遠離五蓋、增五善根,是法行比丘獲得初禪。入初禪已欲得身通,繫心鼻端觀息入出,深見九萬九千毛孔息之出入。見身悉空,乃至四大亦復如是。如是觀已,遠離色相獲得神通,乃至四禪亦復如是。
[0160c28] 「云何法行比丘獲得眼通?憍陳如!若有比丘觀息出入真實見色,既見色已作是思惟:『如我所見三世諸色,意欲得見隨意即見。』乃至四禪亦復如是。
[0161a02] 「云何法行比丘得天耳通?憍陳如!若有比丘得初禪時,觀息出入已次第觀聲,乃至四禪亦復如是。
[0161a05] 「云何法行比丘得他心智?若有比丘觀息出入得初禪時,修奢摩他毘婆舍那,是名他心智,乃至四禪亦復如是。
[0161a07] 「云何法行比丘得宿命智?憍陳如!若有比丘觀息出入,得初禪時獲得眼通,得眼通已,觀於初有迦羅羅時,乃至五陰生滅、無量劫中五陰生滅,乃至四禪亦復如是。
[0161a11] 「所言禪者何故名禪?疾故名禪,疾大疾,住大住,靜寂靜,觀滅遠離是名為禪。初禪者亦名具足,亦名遠離。云何具足?云何遠離?言遠離者,遠離五蓋。言具足者,具足五支,所謂覺、觀、喜、安、定。云何名覺?如心覺大覺、思惟大思惟,觀於心性是名為覺。云何名觀?若觀心行大行遍行隨意,是名為觀。云何為喜?如真實知大知心動至心,是名為喜。云何為安?所謂身安心安受安,受於樂觸,是名為安。云何為定?若心住大住不亂,於緣不謬無有顛倒,是名為定。第二禪者,同離五事,所謂五蓋,具足三支:一喜、二安、三定。入第三禪,亦離五事,具足五支:一者、念;二者、捨;三者、慧;四者、安;五者、定。入第四禪,亦離五事,具足四支:一者、念;二者、捨;三者、不苦不樂;四者、定。憍陳如!若有比丘具足四禪,是名法行。
[0161a27] 「憍陳如!若有比丘觀身厭患,遠離身相一切身觸喜觸樂觸,分別色陰遠離色陰,觀無量空處,是名法行比丘入空處定,是名比丘修集法行。
[0161b01] 「憍陳如!云何比丘得識處定?若有比丘修舍摩他、毘婆舍那,觀心意識,自知此身不受,知三受已,得遠離是三種受,是故名為得識處定,是名法行。
[0161b05] 「憍陳如!云何比丘得少識處定?若有比丘觀三世空,知一切法行亦生亦滅,空處識處亦生亦滅,作是觀已次第觀識:我今觀識亦非識非非識,若非識者是名寂靜。我今云何永斷此識?作是觀已得少識處,是名比丘得少識處定。
[0161b10] 「憍陳如!云何比丘獲得非想非非想定?憍陳如!若有比丘有非心想,作是順忍:『我今此想是苦是漏、是瘡是癕、是不寂靜。若我能斷如是非想及非非想,是名寂靜。』若有比丘,能斷如是非想非非想,是名獲得無想解脫門。何以故?法行比丘作是思惟:『若有受想、若有識想、若有觸想、若有空、若有識、若有非想非非想,如是等想名為麁想。我今若修無想三昧,則能永斷如是等想。』是故見於非想非非想為寂靜處,如是見已,入非想非非想定。
[0161b20] 「若得非想非非想定已,不愛不貪能破無明,破無明已,名為獲得阿羅漢果。前三種定,二道所斷;後第四定,終不可以世俗道斷。凡夫離於非想非非想處,無麁煩惱,亦有十法,所謂:一受、二想、三行、四觸、五思惟、六欲、七解、八念、九定、十慧。云何為受?所謂識受。云何為想?所謂識想。云何為行?所謂法行。云何為觸?所謂意觸。云何為思?所謂法思。云何為欲?所謂欲入出定。云何為解?所謂法解。云何為念?所謂念三昧。云何為定?所謂心如法住。云何為慧?所謂慧根慧力,觀向四果行,乃至得阿羅漢果,觀於生滅及空三昧,觀於四大如四毒蛇。如是十法,第四空處具足而有,以其無有麁煩惱故,一切凡夫謂是涅槃。
[0161c05] 「憍陳如!若有比丘修集聖道,厭離四禪及四空處,觀於滅定莊嚴之道,作是思惟:『諸出入息悉是無常,我若能斷出入息者,即是安樂。』是故一切諸行因緣悉滅,受滅乃至慧滅,覺觀滅故,陰入界滅、貪恚癡滅、一切心數法滅、一切非心數法亦滅,是名不與凡夫共法,非是世法是無學法。
[0161c12] 「憍陳如!若須陀洹、斯陀含,終不能得如是滅定。若次第得須陀洹果,亦不能得,若須陀洹捨是身已,得阿羅漢果,亦不能得。若有具足八解脫者,是人能得。
[0161c16] 「憍陳如!若使如來窮劫盡劫說是法目陀羅尼法乃能窮盡,是名法無礙智。憍陳如!如是法目陀羅尼者,不可思議。憍陳如!假使有人,能以兔毛渧數知海水渧,不能數知法目陀羅尼所有功德。若除如來欲說盡者無有是處,乃至一切娑婆世界微塵亦爾。」
[0161c21] 爾時,世尊告金剛山童子言:「善男子!汝所持來法目陀羅尼,吾今所說頗有異不?」
[0161c23] 「不也。世尊!」
[0161c24] 「善男子!如是說不?」
[0161c24] 「世尊!實如是說。」
[0161c24] 「善男子!若有人能受持如是法,讀誦書寫廣為人說,當知是人常為一切人、天、龍、神、阿修羅、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之所守護,一切四魔不能得其便,度煩惱河入八正道。」
[0161c29] 金剛山童子言:「善哉,善哉!世尊!實如聖教。」
[0162a01] 爾時,世尊告憍陳如:「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修行是法無能壞者,是名施光能淨寂靜,無有行處、無濁無動、無有舍宅、無少無多,名至處行、細行、堅行,能壞四魔及四魔眾、一切邪見,度生死河入智慧海,常為諸聖之所讚歎,得近如來所入之處。雖復未斷一切煩惱,亦得上身無上菩提、上色、上力、上辯、上念、上慧、上處;或得典領作四域王、若三二一;若作帝釋,乃至得作他化自在王;若作梵王;若復獲得菩提樹下金剛之床,梵音深遠其心平等,得大悲心得舍摩他,壞諸煩惱名無上尊。」
[0162a12] 說是法時,舍利弗、目揵連等,於一坐處得阿羅漢果。
[0162a13] 爾時,一切世人、諸天而讚歎言:「如來功德不可思議,無量眾生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162a16] 爾時,四天王及功德天白佛言:「世尊!隨是經典所流布處,我當護其四部弟子,及其國土、城邑、村落、諸王、人民。」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二
[0162a21] ◎「阿[(口*皮)/女](一) 阿[(口*皮)/女]阿[(口*皮)/女](二) 蘘那蛇沙吒(三) 摩訶摩呿(四) 摩訶咃娑婆娑(五) 樹喻低(六) 阿咃(七) 那[(口*皮)/女]那咃禰(八) 佛闍囉[糸*多](九) 安縷瀨[糸*多](十) 闍羅迦咃(十一) 阿那耨得叉(十二) 滼復婆(十三) 那[(口*皮)/女][口*荼][(口*皮)/女](十四) 勒叉魯遮那(十五) 莎吒呿[(口*皮)/女](十六) 陀羅尼茂闍(十七) 波囉伽啅[(口*皮)/女](十八) 鞞那廁(十九) 婆那鞞哹(二十) 阿那迦咃(二十一) 栴茶咩脩(二十二) 婆羅呿多(二十三) 脩魯遮那(二十四) 魯遮那[(口*皮)/女](二十五) 魯遮蛇蘘[(口*皮)/女][(口*皮)/女]斯(二十六) 莎訶(二十七)」
[0162b02] ◎「勿力呵(一) 勿力呵(二) 勿力呵(三) 勿力呵(四) 阿[(口*皮)/女]勿力呵(五) 薩[多*也]勿力呵(六) 修[(口*皮)/女]奢勿力呵(七) 那婆勿力呵(八) 修頗[(口*皮)/女](九) 阿能伽(十) 柢比叉(十一) 闍蛇私羅(十二) 那[(口*皮)/女]噢[日*男](十三) 呿伽鉢羅(十四) 那囉那讇(十五) 宿沙(十六) 翅奢私羅(十七) 阿[(口*皮)/女]羅思羅(十八) 摩訶迫坻闍那(十九) 阿那閃陀羅(二十) 阿婆呿伽(二十一) 那猶多閃陀羅(二十二) 娑頗囉(二十三) 阿蘘伽伽(二十四) 那囉拏(二十五) 娑遮(二十六) 守留多竭婆侈那(二十七) 莎呵(二十八)」
[0162b11] ◎「闍[(口*皮)/女]摩(一) 闍[(口*皮)/女]摩(二) 闍婆摩(三) 阿駒盧吒(四) 比[(口*皮)/女]闍婆(五) 摩訶陀摩[(口*皮)/女]呿(六) 阿囉闍(七) 珊菩陀(八) 蘘呿[(口*皮)/女](九) 阿囉闍[(口*皮)/女][(口*皮)/女](十) 囉闍[(口*皮)/女][(口*皮)/女](十一) 闍坻叉蛇[(口*皮)/女][(口*皮)/女](十二) 摩醯闍[(口*皮)/女]尼畔陀(十三) 比牟遮[(口*皮)/女][(口*皮)/女](十四) 那囉蛇拏[(口*皮)/女][(口*皮)/女](十五) 斫啾[(口*皮)/女][(口*皮)/女](十六) 輸盧多[(口*皮)/女][(口*皮)/女](十七) 輸盧多[(口*皮)/女][(口*皮)/女](十八) 伽恨拏[(口*皮)/女][(口*皮)/女](十九) 嗜貺[(口*皮)/女][(口*皮)/女](二十) 迦蛇[(口*皮)/女][(口*皮)/女](二十一) 質多[(口*皮)/女][(口*皮)/女](二十二) 娑茂陀囉[(口*皮)/女][(口*皮)/女](二十三) [革*亟]囉拏[(口*皮)/女][(口*皮)/女](二十四) 叱那修留坻[(口*皮)/女][(口*皮)/女](二十五) 莎呵(二十六)」
[0162b20] ◎「阿羅摩(一) 阿羅摩(二) 阿羅摩(三) 闍蛇囉闍(四) 字犁蛇囉闍(五) 伽闍哹(六) [(口*皮)/女]囉闍羅(七) 阿那遮(八) 阿呿莎囉(九) 呿伽莎闍那(十) 那烏呵(十一) 那囉蛇那烏呵(十二) 摩醯濕波羅遮摩(十三) 阿摩昵呵(十四) 阿蛇[(口*皮)/女]利羅(十五) 斫啾遮摩(十六) 斫啾娑斫啾那(十七) 那[(口*皮)/女]那[(口*皮)/女]摩闍(十八) 阿[(口*皮)/女]呿[(口*皮)/女](十九) 車[(口*皮)/女]那[(口*皮)/女](二十) 呿伽禪縷(二十一) 娑囉旃陀囉(二十二) 摩醯濕波羅昵羅那[(口*皮)/女](二十三) 娑檀摩叉蛇(二十四) 莎呵(二十五)」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三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虛空目分第十之二中世間目品第二
[0162c06] 爾時,世尊即放眉間白毫相光,悉蔽十方諸佛世界日月星宿、珠火燈明所照之處,一切石山諸惡刺棘為不復現。十方無量恒河沙等世界眾生見是光已,各各繫念思惟善事。其中諸佛見是光已,各告己眾而作是言:「善男子!過於無量恒河沙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具足五滓。有佛出世,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無量世界無量菩薩、無量聲聞,悉集彼土坐彼佛前,彼佛即為宣說法行法目陀羅尼門。為諸聲聞,說法行已放大光明,將欲演說淨目法門陀羅尼法。為中乘者得緣覺果,為諸菩薩莊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具足十地如來十八不共之法,轉不退輪壞三惡趣,令修八聖得無上果。」
[0162c21] 爾時,十方恒河沙等世界諸眾聞是語已,各各白佛言:「世尊!我欲往彼娑婆世界至說法處,聽受如是淨目法門。」爾時,無量諸菩薩眾,悉共來詣娑婆世界,到於佛所頭面禮拜却坐一面。
[0162c25] 時此世界無量梵天,往至佛所供養恭敬却坐一面。百億魔天、百億化自在天、百億兜率天、百億夜摩天、百億帝釋天、百億四天王天、百億日月天、百億自在天、百億閻羅王、百億地鬼、四百億阿修羅、四百億龍王,如是等眾悉向佛所,恭敬供養却坐一面。無量沙門及婆羅門悉得神通,來向佛所恭敬供養却坐一面。
[0163a03] 諸世界中外道相師,見光明時,作是思惟:「如是光者,非是日月星宿之明,必是異光,如是不久七日並出,當焦四海須彌山王一切草木,其後欲界火災當出。」或復有言:「却後不久必當雨毒害於一切。」或復有言:「却後不久必當雨刀害諸人物,惡時將至誰能救之?」或復有言:「瞿曇沙門憐愍一切,唯是能救施其壽命。」爾時,一切無量眾生至心念佛;念已即見是大寶坊,以佛力故即至坊中。
[0163a12] 爾時,波斯匿王以佛神力故亦見寶坊,以佛力故得到坊中。憂填耶那王、惡性王、輸頭檀王、摩醯陀王、修陀奢那王、頻婆娑羅王,如是等王亦因佛力得見寶坊,悉至坊中,供養禮拜,次第而坐,各作是念:「今此眾中有大仙人,有佛、世尊,此光因緣今當問誰?當問仙人?問佛可耶?」
[0163a19] 爾時,須陀舍那王言:「我今有大婆羅門師,名曰電髮,善知相法能解能說,是最可問。」電髮聞已即作是言:「我所博覽一切相書都無此事,我實不能解此光瑞,閻浮提中一切相師其數五百悉不能解。」
[0163a23] 爾時,頻婆娑羅王語諸王言:「汝何故狂?此大眾中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具一切智,善知世間出世間相,了十二月善相之書,大悲憐愍一切眾生,實語正語,唯佛能說是光報應。」爾時,諸王及諸大眾一切宗仰,共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等說十二月相書。」
[0163a29] 佛言:「大王!今此大會不應宣說世間相書。」
[0163b01] 頻婆娑羅王白佛言:「世尊!今此會中有諸眾生,不信如來所有功德,又不信是一切智人,唯願破壞如是疑心而宣說之。是諸眾生若得聞已心生喜信,生信心已,乃可為說出世之道。如是眾生,亦當樂受易可調伏。」
[0163b06] 佛言大王:「至心諦聽,我當說之。大王!往昔雪山有一仙人,名婆伽婆,食果草根修集慈心,而不能除諸煩惱結,不能調伏貪欲之心。時彼住處有一雌虎,即共行欲,虎便懷妊。日月已滿,至此人所產十二子。是時仙人心憐愍故,即取洗浴而哺養之,虎母心愛隨時乳養。爾時仙人各為立名:一名竭伽、二名跋伽婆、三名為虎、四名師子、五名擔重、六名婆羅墮闍、七名步行、八名婆羅奴、九名健食、十名惡性、十一名師子擔、十二名健行。
[0163b16] 「是十二子年始七歲,食草根華果。是時父母俱時命終,時十二子心懷愁惱,仰天號哭:『如何一旦無所歸依?』時有樹神聞是聲已,作如是言:『諸童子且莫啼哭,有歸依處,所謂梵天憐愍眾生,汝等應當晝夜六時淨自洗浴,向於虛空至心禮拜求哀梵天。梵天當以無礙天耳聞汝等聲,聞已當來至汝住處,以憐愍故。來已當壞汝等癡闇施慧光明,得智慧已,一切諸天當供養汝,況世間人!』時十二子聞是語已,如教而行經十二年。然後梵天乃聞其聲,即來下至三十三天。
[0163b27] 「爾時,帝釋見梵天來即前供養,既供養已,即復白言:『大士!欲何所至?』『憍尸迦!汝不見彼雪山之中十二仙耶?憍尸迦可共往彼。』時釋提桓因與無量天,相隨俱下至雪山中。時十二仙見梵天來,歡喜踊躍禮拜供養。
[0163c03] 「時梵天王告十二童子:『汝等何故,十二年中精勤苦行供養於我?欲何所求?為求名聲、色力、財寶、聖道、智慧諸天身耶?』時竭伽仙白梵天言:『大士!我今不求如是等事,我欲求智慧,為眾生故。我等孤稚,少失覆蔭,自隨其心,無教告者。唯願大士施我智慧,令我識知善惡等業,及了眾生善惡等業,亦知眾生、國土、城邑、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男女、大小善惡等相受苦樂事。諸王貪國無厭足者,興兵相伐衰盛等相,若我知已,當以方便教滅惡相,令得受樂。』」
大方等大集經虛空目分中彌勒品第三
[0163c15] 爾時,彌勒菩薩即於佛前,心念說偈,問於如來:
「非有途路, 而有輪轉; 如來亦不 住一切道, 非道見道, 道見非道。」
[0163c19] 佛言:「善男子!非道者即是不出不滅,不住非智,非智境界,非明非闇,非常非斷,非善非惡,非是色陰乃至識陰,是名實性,是名法性,名一切行,名真實際,是名非道,如是中道。諸佛如來轉於法輪,而不貪著如是諸道。若有眾生,道見非道、非道見道,如是眾生不能達於道與非道及知三道。如來悉能分別解說,及以斷道。
[0163c26] 「善男子!如來、世尊於無道中而轉法輪,為壞眾生三種道故。何等三道?一、煩惱道;二者、苦道;三者、業道。業道者,所謂行有;煩惱道者,所謂無明愛取;苦道者,所謂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等。如是三道,何因緣有?觸緣故有。
[0164a02] 「善男子!因眼見色而生愛心,愛心者即是無明,為愛造業即名為行,至心專念名之為識,識共色行是名名色,六處生貪是名六入,因入求受名之為觸,貪著心者即名為愛,求是等法名之為取,如是法生是名為有,次第不斷名之為生,次第斷故名之為死,生死因緣眾苦所逼名之為惱,乃至識法因緣生貪,亦復如是。如是十二因緣,一人一念皆悉具足。
[0164a11] 「出有三種:一者、因出;二者、初出;三者、道出。若有比丘修行法行,觀察所有愛心相貌。比丘當觀,若有愛心即是無明,無明之體能出二過:一者、出行;二者、出識。識亦有二:一者、出名;二者、出色。名色亦二:一者、無住;二、住六入。六入亦二:一、不厭欲;二、能生觸。觸亦有二:一、生受心;二者、求受。受亦有二:一、受苦樂;二、生貪愛。愛亦有二:一者、繫縛堅固;二者、求取。取亦有二:一者、貪心;二者、求有。有亦有二:一者、樂住;二、生因緣。生亦有二:一者、生老;二者、苦緣。老亦有二:一、壞壯色;二、作死因。死亦有二:一、壞壽命;二、愛別離,是名出因。
[0164a23] 「云何初出?若有比丘修集法行,觀如是法亦出亦滅,是名初出。」
[0164a25] 爾時,世尊告憍陳如:「云何道出?若比丘見道有二種:一者、行行;二者、慧行。憍陳如!汝頗知是行行慧行耶?」
[0164a27] 憍陳如言:「未知。世尊!唯願如來為觀十二因緣比丘得大智慧壞諸煩惱,分別解說,比丘聞已當具受持。」
[0164b01] 爾時,世尊告寶幢童子:「善男子!汝頗能知息出入不?」
[0164b02] 「不也。世尊!」
[0164b02] 「善男子!法行比丘先觀無明乃至老死。云何名為觀於無明?先觀中陰,於父母所生貪愛心,愛因緣故四大和合,精血二渧合成一渧,大如豆子名歌羅羅。是歌羅羅有三事:一命、二識、三煖。過去世中業緣果報,無有作者及以受者,初息出入是名無明。歌羅羅時氣息入出,有二種道:所謂隨母氣息上下、七日一變。息入出者名為壽命,是名風道;不臭不爛,是名為煖;是中心意,名之為識。
[0164b11] 「善男子!若有欲得辟支佛果,當觀如是十二因緣,後觀三受因緣: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云何為觀?隨於念心觀息出息入,觀於內身皮膚肌肉筋骨髓腦如空中雲。是身中風亦復如是,有風能上,有風能下,有風能滿,有風能焦,有能增長,是故息之出入名為身行;以出入息從覺觀生,故名意行;和合出聲名為口行。以如是等三行因緣,故有識生。識因緣故則有四陰及以色陰,故名名色。五陰因緣行六處,故名六入。情塵相對故名為觸。觸因緣故念色至念法,是名為受。貪著於色乃至於法,是名為愛。愛因緣故四方求覔,故名為取。取因緣故受於後身,故名為有。有因緣故有生老死種種諸苦。是名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之大樹也。
[0164b26] 「是故緣出入息,能生一切諸苦煩惱,是故凡夫生時,亦為煩惱繫縛,死時亦爾;終不能得身心自在,不得三昧,不盡諸漏。若有比丘觀入出息,如空中風無我我所,無有作者及以受者,從緣而生從緣而滅,無相無物無有覺觀;眾生風者亦復如是,共四大行,生歌羅羅九孔乃至九萬九千諸孔出入,無作無受,是風出入如是肉段,以是因緣故,有無明乃至老死眾苦聚集。
[0164c05] 「善男子!譬如虛空無物無我,出入諸息、地水火風、壽命煖識、無明乃至生老病死,亦復如是。眾生顛倒,於非我中而橫見我,於如是等同虛空法,作陰界入想,一切凡夫因是顛倒,輪轉生死無有窮已。若法行比丘,觀是息冷則舉身冷,觀是息煖則舉身煖,是身爾時隨意隨風。若觀冷時不得禪定不入定聚,是人則墮冷地獄中。若觀煖時不得禪定不入定聚,是人則墮熱地獄中。若佛弟子修集法行,觀察出入息冷煖等時則得正道。法行比丘如實觀察無明乃至生老病死,心不顛倒,是名淨目陀羅尼也。善男子!汝若能受是陀羅尼,即是真實觀入出息。」
[0164c18] 寶幢菩薩白佛言:「世尊!諸佛境界不可思議,非是聲聞緣覺所及。」
[0164c19] 爾時,四天王白佛言:「世尊!隨是經典所流布處,我等要當隨侍守護,所有惡事悉令消滅。」
大方等大集經虛空目分中四無量心品第四
[0164c25]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世尊!因諸聲聞辟支佛等修行法行,令閻浮提無有疾疫飢饉惡事。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四無量心,若有四姓供養恭敬,得幾所福?」
[0164c28] 佛告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具八上事:一者、其土人民供養父母、增長慚愧,恭敬沙門諸婆羅門耆舊有德,受持禁戒。大王!若諸國土有諸菩薩修四無量,其土人民,則能成就如是初事。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修集慈心遠離殺害,其心調柔無有濁心瞋恚之心,平等無二,是名為二。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不貪財寶,樂為惠施,呵責盜竊,是名為三。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自足妻色,遠離非法,呵責欲心,是名為四。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真語實語、無破壞語,常修善語,是名為五。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無有嫉妬濁惡之心,是名為六。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正見不謬無有邪見,是名為七。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一切供養恭敬三寶,遠離惡見,是名為八。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具足如是八種功德。
[0165a21]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無有八怖畏事。何等為八?一者、無內外軍畏;二者、無諸惡鬼畏;三者、無惡星宿畏;四者、無諸惡病畏;五者、無諸惡獸畏;六者、無諸惡賊畏;七者、無諸旱澇畏;八者、無諸穀難畏。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無有如是八畏。
[0165a27]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具足八大丈夫。何等為八?一者、有諸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佛所,深種善根,如是之人樂生其土。二者、復有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修戒多聞,如是之人樂生其土。三者、復有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供養父母、師長、和上、耆舊有德,如是之人樂生其土。四者、復有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成就天業,當受天身,故轉天身來生其土。五者、復有眾生能壞一切三惡道業,如是之人樂生其土。六者、復有眾生具聲聞乘,如是之人樂生其土。七者、復有眾生樂緣覺乘,如是之人來生其土。八者、復有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修六波羅蜜,如是之人樂生其土。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具足如是八人。
[0165b13]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地具足上地水味、無上法味、眾生之味,一切眾生心相親愛,如是眾生捨是身已復生天上,乃至鳥獸亦復如是。大王!譬如一筐盛四種香:一者、沈水;二者、多伽羅;三者、牛頭栴檀;四者、多摩羅葉,如是四香合有四兩。有四姓人,以四種衣置之筐中,經數日已各自齎去,而是四香銖兩不折,然是衣中各各有香。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各各成就種種功德,而於菩薩無所損減。」
[0165b23]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四無量心不可思議。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自身修集,能令無量無邊眾生得大利益。」
[0165b27]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淨光,告無勝菩薩言:「善男子!汝今已得無上利益。何以故?汝常修集四無量心。」
[0165b29] 無勝菩薩言:「善男子!我今云何得大利益?如是法中無作無受、無覺無見無知、無此無彼。善男子!如人自言能畫虛空瓔珞莊嚴。雖有是言,真實不能。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出無壞,無生無滅,無有處所,無有覺觀,淨三解脫無相無作無願。如爾法界,無轉無散,無合無礙,無濁無邊,猶如虛空無有和合,無欲無性,無見無說。法性無數,無少無多,無有境界,無二無著,無量無色,無聲寂靜,無變無量,猶如虛空。無比無勝,無常無斷,難見難知,難可思惟,堅固無行,無有瞋恚,攝諸佛界,是名梵行,名四無量。如來修集,心無厭足,勤行精進,是名佛法,大信大念,大不放逸,至心不忘。
[0165c14] 「若菩薩摩訶薩修集如是四無量心,即是菩薩修行菩薩甚深法界。如是菩薩將欲近入無生法忍,行六波羅蜜護諸佛法,已近第三如法順忍,真見佛身。能摧魔眾及壞邪道,度生死河入大智海,通達一切諸佛境界,具足莊嚴諸佛功德。諸所有色種姓財物,勝諸眾生,次第當坐如來法座,具足一切三昧總持,不為一切聖人所輕。為諸緣覺之所讚歎,常為諸佛之所護念,能解一切國土眾生種種語言。於諸法中,不見受者及以施者,亦無說者及聽法者,無有作者及以受者,猶如虛空。」
[0165c25] 淨光言:「善男子!是故我言,汝今成就無量功德。何以故?已於無量無邊世中勤修集故。善男子!若佛獲得十力無畏一切佛法,出家苦行逮成正覺,轉妙法輪示大神通入大涅槃,如是等事悉皆因修四無量心,如是即是四無量果。以是義故,諸善男子及善女人,應當修集四無量心。」說是法時,二萬眾生得隨慈忍,無量眾生具四無量心,一切大眾咸供養佛。
大方等大集經虛空目分中淨目品第五
[0166a06] 爾時,有一菩薩童子名無勝意,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慈無量心有何等相?有何等體?何等因緣?何等果報?云何具足?」
[0166a08]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問如是甚深之義?」
[0166a09] 爾時,如來即入三昧,其三昧名調伏眾生無所畏懼。入三昧已,從其肉髻放大光明,其光猛盛有種種色,遍照無量無邊世界,復出妙音而說偈言:
「淤泥之中生芙蓉, 亦復生於種種華, 眾生以之供養佛, 并及一切諸天神。 一切惡國亦如是, 生諸聖人大菩薩, 能調難調不調眾, 猶如眾生華供養。 娑婆世界惡土地, 釋迦住中宣說法, 若欲獲得無量利, 應當往彼娑婆界。」
[0166a20] 無量世界所有眾生,聞是偈已,各各供養其土世尊。既供養已,乘佛神力,悉來集會娑婆世界。至於佛所,頭面禮拜,却坐一面。
[0166a22] 爾時,此界大寶坊中,無量眾生具足彌滿,是諸眾生各作是念:「獨我至此供養如來,獨在佛前諮問正法,如來獨為我一人說。」
[0166a25] 爾時,世尊告無勝意童子:「善男子!慈有三種:一、眾生緣;二者、法緣;三者、無緣。
[0166a27] 「善男子!眾生緣者緣於五有,若有法行菩薩,欲得具足六波羅蜜大慈大悲菩薩十地,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正法輪,調伏無量無邊眾生,令度無邊生死大河,欲壞無量惡魔伴黨入大涅槃。如是菩薩,應當修集四無量心。應云何修?若菩薩摩訶薩,為下方眾生乃至上方一切眾生修集是慈,視諸眾生如父如母,如師和上,如佛、世尊、聲聞、緣覺。爾時,應作如是思惟:『若有眾生,橫於我所起諸惡事。菩薩爾時應作是念:「若我瞋是惡眾生者,則為十方諸佛所見,是大可恥。當見呵責:云何是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自不能調伏其心?譬如有人無有脚足而欲趣彼欝單曰土,如無目者而欲讀書,如無手者而欲執作,遠離慈心而欲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亦復如是。若不能斷如是瞋心,尚不能得聲聞菩提,何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我不能調伏自心,當為諸佛聲聞緣覺天龍八部之所呵責。若我不能調伏自心,當得大罪受地獄苦,不得現在未來利益,是故應當修集慈心。」』復作是念:『若有於我已作諸惡,始作欲作,或以惡事加於我親,以利養事益於我怨,亦復如是。』如是觀已,菩薩先於一方眾生修集慈心,二三四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善男子!是名菩薩慈緣眾生。」
[0166b24] 爾時,會中有一天子名曰明星,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初修慈心,如是慈心有何等果?為是現在,為在未來,具足成就幾所福德?世尊!如是菩薩修集慈心,頗復當墮三惡道不?」
[0166b28]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於昔供養恭敬無量諸佛,是故今能發如是問;已種善子善根堅固,無量世中修集慈心,不與聲聞辟支佛共,為欲利益無量眾生,是故今者能作是問。
[0166c03] 「善男子!諦聽,諦聽!今當為汝分別解說。若有菩薩,能如我先所說修慈,是人則得臥安寤安不見惡夢,資生所須無所乏少。諸天守護,人天樂見,不聞惡聲,身不惡病,常樂寂靜,勤行精進,樂受正法,知見無我,常為國主、沙門、梵志、男女、大小,乃至鳥獸之所供養,親近善友,所謂聲聞緣覺諸佛菩薩,樂行惠施能度眾生。所有善心,不為三毒之所破壞,善名好譽流布四方。能療眾生所有惡病,能令眾生遠離眾苦,能解眾生一切繫縛,能調眾生諸惡煩惱,能壞一切惡邪異見,能與眾生信心念心。大智慧心,心住大乘無能傾動,不隨他語,能壞眾生身口意惡,能滅眾生三種障業,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賢聖之人、劫招提僧物。
[0166c17] 「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慈,當捨命時,面見十方諸佛、世尊手摩其頭,佛手觸故心則歡喜,心歡喜故,尋得往生其佛國土,亦聞如是善妙之言:所謂『莫生怖畏,莫生怖畏。汝是修慈純善之人,定當得生淨佛世界,覲見無量諸佛、世尊,離三惡道必入涅槃,亦聞法緣、無緣之慈,亦得具足四無量心,乃至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66c25] 爾時,明星天子聞是法時,於諸禪定出入自在。無勝意童子白佛言:「世尊!如是天子,以何力故,於禪定中速入速出?」
[0166c28] 佛言:「善男子!是天子者,已於無量諸如來所殖諸善根,無量世中修法緣慈,本願力故生四天處。在日天前十千由旬,所住宮殿縱廣三萬二千由旬,琉璃所成,前後左右滿十由旬。諸天男女而共圍遶,是人在中離其眷屬三由旬所獨坐寶床,出入禪定一日一夜。此四天下有八十天處,六十龍處,四阿修羅處,四迦樓羅處,五十二緊那羅處,四十六摩睺羅伽處,八拘辦荼處,三十富餓鬼處,三十毘舍遮處。於如是處,悉能調伏如是眾生,以本願力故。往昔發願,此閻浮提夜五分過,餘一分在,當在日前十千由旬,先當破壞閻浮提闇而作明相。若閻浮提諸善眾生欲度生死修禪定者,當為是人除去睡眠施其念力。若欲見我,我當於夢現作和上師長父母。若有凡夫修集外道,我當破壞其人邪心示以正道。若有眾生於世間事及出世事,生懈怠者,覩見我已除去懈怠勤修事業。若有眾生迷失正路,得見我時則還見道。若有眾生身遇重病,得見我者苦痛休息,身得安眠受大快樂。若有老人身受眾苦心多忘誤,得見我者還得念心,然我出時能令眾生繫心念善。若有眾生命將欲盡,最後一念,我當為說大乘經典,彼既聞已面見佛像,捨身得生淨佛世界。若有欲求辟支佛者,我當為說辟支佛乘。若有欲求聲聞乘者,我亦當為說聲聞乘。若有眾生,有三惡業,聞我說法惡業即滅。世尊!我先行於閻浮提國,然後次行於瞿陀尼,瞿陀尼後次欝單曰欝單曰後,次弗婆提。以如是等本願力故,常得修行六波羅蜜,乃至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67b01] 爾時,明星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故,說此陀羅尼:
[0167b03] 「『盧遮羅(一) 盧遮羅(二) 盧遮那(三) 娑羅叉婆(四) 娑羅叉婆(五) 娑羅叉[(口*皮)/女](六) 阿[(口*皮)/女]呵呵(七) 阿[(口*皮)/女]特荼(八) 阿婆闍婆(九) 阿婆叉那(十) 阿叉叉叉(十一) 富羅婆邏(十二) 阿婆叉叉(十三) 闍婆闍婆(十四) 摩呵迦波(十五) 阿婆阿婆(十六) 摩呵娑摩(十七) 頻豆(十八) 莎闍羯波(十九) 阿鞾(二十) 阿鞾(二十一) 呵呵尼摩(二十二) 沫邏莎律闍(二十三) 迦留那闍邏(二十四) 莎呵』
[0167b10] 「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男、若女、若大、若小,若有至心念我事者,是人則得淨於諸業,神通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解脫佛土四無礙智。如是諸人不得成就如是事者,我則欺誑十方諸佛,於未來世,亦莫令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67b15] 爾時,無勝意童子白佛言:「世尊!他方佛土所有人民,常作是言:『娑婆世界雜穢不淨。』然我今者常見清淨。」
[0167b18]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說。又此世界諸菩薩等,或作天像調伏眾生,或作龍像,或作鬼像,或阿修羅像,或迦樓羅像,或緊那羅像,或摩睺羅像,或夜叉像,或拘辦荼像,毘舍闍像,薜荔陀像,人像,畜生像,鳥獸之像,遊閻浮提,教化如是種類眾生。善男子!若為人天調伏眾生,是不為難。若為畜生調伏眾生,是乃為難。
[0167b25] 「善男子!閻浮提外,南方海中有琉璃山,名之為潮。高二十由旬,具種種寶,其山有窟名種種色,是昔菩薩所住之處,縱廣一由旬高六由旬,有一毒蛇在中而住,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無死,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馬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善住,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羊修聲聞慈。其山樹神名曰無勝,有羅剎女名曰善行,各有五百眷屬圍遶,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0167c06] 「善男子!閻浮提外西方海中有頗梨山,高二十由旬,其山有窟,名曰上色,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有一獼猴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誓願,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雞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法床,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犬修聲聞慈。中有火神,有羅剎女,名曰眼見,各有五百眷屬圍繞,是二女人常共供養是三鳥獸。
[0167c15] 「善男子!閻浮提外北方海中有一銀山,名菩提月,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金剛,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猪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香功德,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鼠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高功德,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本所住處,中有一牛修聲聞慈。山有風神名曰動風,有羅剎女名曰天護,各有五百眷屬圍繞,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0167c25] 「善男子!閻浮提外東方海中有一金山,名功德相,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明星,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有一師子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淨道,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兔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喜樂,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龍修聲聞慈。山有水神名曰水天,有羅剎女名修慚愧,各有五百眷屬圍遶,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0168a05] 「是十二獸,晝夜常行閻浮提內,天人恭敬,功德成就,已於諸佛所發深重願。一日一夜常令一獸遊行教化,餘十一獸安住修慈,周而復始。七月一日鼠初遊行,以聲聞乘教化一切鼠身眾生,令離惡業勸修善事。如是次第至十三日,鼠復還行,如是乃至盡十二月。至十二歲,亦復如是,常為調伏諸眾生故。
[0168a12] 「善男子!是故此土多有功德,乃至畜生亦能教化,演說無上菩提之道,是故他方諸菩薩等,常應恭敬此佛世界。」
[0168a15] 爾時,會中有一優婆塞名曰淨德,白佛言:「世尊!我今可得覩見如是十二獸不?」
[0168a16] 「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得覩見是十二獸,欲得大智大念大定大神通力,欲受一切所有典籍、四無量心,欲行正道得奢摩他,欲得寂靜,欲增善法,是人當以白土作山,縱廣七尺高十二尺,種種香塗金薄薄之,四邊周匝二十尺,所散瞻婆華當以銅器盛,諸種種非時之漿置之四面,清淨持戒日三洗浴敬信三寶。離山三丈正東向立,誦如是呪:
[0168a26] 「◎戰陀羅呵(一) 修利蛇比摩(二) 其羅[月*兄](三) 沸己牟邏(四) 若蛇牟邏(五) 阿呵希(六) 娑呵囉希(七) 若蛇呵希(八) 薩婆復多呵(九) 梨蛇婆呵休(十) 摩莎車婆牟梨(十一) 迦[(口*皮)/女]浮(十二) 邏奢浮(十三) 修邏蛇牟(十四) 呿迦那(十五) 摩希叉婆(十六) 迦婆摩訶(十七) 阿叉比婆邏(十八) 多波比莎(十九) 沙持因持利蛇鞞莎(二十) 阿闍牟他婆(二十一) 婆盧婆叉(二十二) 槃陀哆(二十三) 遮羅叉婆希(二十四) 呵迦比牟(二十五) 哆比勒搜(二十六) 散遮勒搜(二十七) [(口*皮)/女]婆浮(二十八) 娑邏[(口*皮)/女]叉搜(二十九) 沸己遮(三十) 哆莎賴莎(三十一) 陀叉邏莎(三十二) 波利波遮(三十三) 修羅修(三十四) 搜婆莎彌(三十五) 希邏莎(三十六) [(口*皮)/女]邏牟莎邏莎(三十七) 牟莎邏私(三十八) 邏婆邏娑(三十九) 頻婆思邏莎(四十) [(口*皮)/女][(口*皮)/女]邏娑(四十一) 陀摩盧遮那邏娑(四十二) 富囊挫蘭呵邏娑(四十三) 首陀盧遮那邏娑(四十四) [(口*皮)/女]摩摩邏娑(四十五) 比摩盧遮那呿伽(四十六) 薩顛摩邏娑(四十七) 阿利耶盧遮那耨耨(四十八) 比摩牟(四十九) 婆羅呵芒[(口*皮)/女]呵邏私[少/兔][少/兔](五十) 阿由比目猛(五十一) 牟尼邏提致汦(五十二) 莎呵
[0168b15] 「住十五日,當於山上見初月像。爾時則知見十二獸,見已所願隨意即得。善男子!若能如是修行苦行,即得眼見是十二獸。」
[0168b17] 爾時,淨德優婆塞語明星菩薩言:「善男子!汝能教化調伏眾生。云何調伏?為以身耶?口耶意耶?」
[0168b20] 「善男子!我非身口,唯以心業。」
[0168b20] 「善男子!若是心業,為過去耶?未來耶?現在乎?」
[0168b21] 「善男子!亦非去來,唯是現在,制現在心不令作惡。」
[0168b23] 「善男子!汝猶不能令現在心獲得解脫?云何而能調伏眾生?」
[0168b24] 明星答言:「我今受持四無礙智淨目持力故,能調伏一切眾生。」
[0168b25] 淨德言:「四無礙智淨目持者,亦復不能調伏眾生。何以故!無覺觀故,云何而言能調眾生?」
[0168b27] 「善男子!我今問汝,隨意見答。善男子!攝入繫縛解脫清淨道及寂靜,雖復平等亦不平等。如是平等及不平等,何因緣生?何因緣出?何因緣增長?汝寧不知乎?」
[0168c02] 淨德答言:「善男子!如是等事,因我我所生出增長。」
[0168c03] 明星菩薩言:「善男子!是我我所何因緣生?」
[0168c04] 「善男子!是我我所風因緣生。」
[0168c05] 明星菩薩言:「風住何處?」
[0168c05] 「善男子!風住虛空。」
[0168c06] 又問:「虛空為何所住?」
[0168c06] 答言:「虛空住於至處。」
[0168c07] 又問:「至處復何所住?」
[0168c07] 答言:「至處何處住者不可宣說。何以故?遠離一切諸處所故,一切處所所不攝故,非數非稱不可量故。非覺非觀,非有非無,非行非生,非出非滅,非有增長,非字非念,非作非受,非闇非明,非增非減,非壯非老,真實之性是一切法無罣礙門,是故至處無有住處。」
[0168c13] 明星菩薩言:「善男子!如是即是四無礙智淨目陀羅尼。若有菩薩修集如是陀羅尼者,一切煩惱則為爛敗,入法緣慈,一切法中無有疑心。」說是法時十方世界無量眾生得法緣慈,無量眾生得近四無礙智淨目陀羅尼。
[0168c18] 爾時,世尊讚是二人:「善哉,善哉!善男子!能如法問,能如法答,是陀羅尼因緣力故。四天王等!於我滅後能守護法。」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三
[0168c23] 「『戰阿羅呵(一) 修利蛇比摩(二) 其羅貶(三) 佛已牟邏(四) 若蛇牟邏(五) 阿呵希(六) 婆呵囉希(七) 若蛇呵希(八) 薩婆復多呵希(九) 梨咃婆呵休(十) 摩沙車婆牟梨(十一) 迦[(口*皮)/女]浮(十二) 邏奢浮(十三) 修邏蛇牟(十四) 呿迦那(十五) 摩希叉婆(十六) 迦婆摩呵(十七) 阿叉比婆邏(十八) 多波比婆(十九) 沙持因持利蛇鞞婆(二十) 阿闍牟他婆(二十一) 婆盧婆叉(二十二) 槃陀哆(二十三) 遮羅叉婆希(二十四) 呵迦比牟(二十五) 哆比勒搜(二十六) 散遮勒搜(二十七) 嘙嘙浮(二十八) 婆羅婆叉搜(二十九) 佛已遮(三十) 哆紗賴沙(三十一) 陀叉邏娑(三十二) 波利波遮(三十三) 修邏修(三十四) 搜婆娑彌(三十五) 希邏(三十六) 嘙羅牟娑羅娑(三十七) 牟娑邏私(三十八) 羅婆邏婆(三十九) 頻婆思邏娑(四十) 嘙嘙邏娑(四十一) 陀摩盧遮那邏娑(四十二) 富囊挫蘭呵邏婆(四十三) 首陀盧遮那邏娑(四十四) 嘙摩摩邏娑(四十五) 比摩盧遮那呿伽(四十六) 薩顛摩邏娑(四十七) 阿利那遮那褥褥(四十八) 比摩牟(四十九) 婆遮呵芒嘙呵邏私葂葂(五十) 阿由比目醯(五十一) 牟尼邏提致沙(五十二) 娑呵(五十三)』」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四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虛空目分第十之三中聖目品第六
[0169a19] 爾時,明星菩薩白佛言:「世尊!聲聞之人行聲聞乘,辟支佛人行辟支佛乘,如是二人云何修悲?思作何法?離何煩惱?」
[0169a21] 佛言:「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聲聞乘辟支佛乘,不觀眾生所有樂相,不作怨親父母等相,憐愍眾生修起悲心,乃至十方亦復如是。若我不能於惡眾生修集悲者,當觀是人八種苦相,生苦乃至死苦,是人具足如是八苦,我當云何於是人所不生悲心?是人復有三種大苦,亦復未得脫三惡道,我當云何不生憐愍?
[0169a29] 「云何名為觀於生苦?從業因緣父母和合,初受意識歌羅羅時,其身猶如葶歷子許,是時未有入出氣息,亦不覺知苦之與樂、不苦不樂。離先色相,未具後色,無力無欲,無有精進,無有憍慢上色上性上自在相,無五欲相,諸根不具。如是眾生,我當云何不生憐愍?如是眾生過去愛取名為無明,過去業有名之為行,初入胎心名之為識,歌羅羅中初色四陰名為名色。是時未具十二有支,以生因緣故,可說有十二因緣。眾生如是,何有智者不生憐愍?
[0169b10] 「歌羅羅時住六七日,六七日轉名頞浮陀,是時形色猶如小棗。住七七日轉名伽那,是時形色如胡桃殼。住八七日轉名閉尸,形色猶如頻婆羅果,是時身邊有五胞出,謂頭手脚。十二七日始有腸相,二十七日男女根別,二十一七日始生骨節,乃至三十六七日中,其身具足血肉毛根,三十八七日具足身肢。四日四夜住在腹中臭穢之處。是人如是,我當云何不憐愍耶?
[0169b18] 「爾時,還憶本生之事,憶已愁苦,作是念言:『若我出胎當修善法,願後更莫生如是處,修不放逸遠離受生。』初出母胎,爾時舉身受迫迮苦,入風觸身亦復受苦。身初至地,以水摩洗復受大苦猶如地獄,爾時還失憶宿命事。生已復有老病死苦隨逐不捨,復有風病,白水、黃水和合等病。如是四病數各百一常隨逐之,是故名為生是大苦。
[0169b26] 「既受生已,老復隨逐,髮白面皺,失智慚愧,髮毛稀疎。諸行陳故諸根衰熟,易破易壞,爛朽危脆,唯貪二味,所謂鹹酢。能壞安樂身根遍惱,是大苦河,能破眾生三世壯色,妄如嬰兒,狂如鬼著。眾生具足如是惡事,我當云何不生憐愍?
[0169c03] 「爾時復為死所侵逼,失於智慧壽命諸有,捨棄諸陰,身壞命壞四大離散。三世眾生壽命之怨,一切眾生成就死法,我當云何不生憐愍?
[0169c06] 「爾時復有所不愛物而來親近,所謂寒熱、飢渴、惡人、惡獸。眾生如是,我當云何不生憐愍。
[0169c08] 「復有所愛別離,所謂盛年、財寶、康強、壽命、父母、妻子、親戚眷屬、上妙六塵。眾生既受如是等苦,我當云何不生憐愍?
[0169c10] 「或有眾生於三世中,求上六塵而不能得,以是因緣具受眾苦。若我於此惡類眾生不生憐愍,我當云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69c13] 「一切眾生受五陰擔,我亦如是。若我不修大悲之心,云何得捨如是重擔?
[0169c15] 「一切聖人已得遠離五陰重擔,若不修行三種淨戒,不善思惟,其心放逸不行正道,不得解脫如是之人受百種苦。眾生既受如是百苦,我當云何不修悲心?
[0169c19] 「若有眾生於一日夜,能如是觀,是人得心猶如虛空,是人能於一切眾生修集大悲,是人能得身心寂靜。是人不遠正真法界及以法性。如是方便,能得聲聞緣覺眾生緣悲。
[0169c23] 「若有菩薩初修道時,作是思惟:『設令我有恒河沙等如須彌身,當以是身為於一人,於無量世受大劇苦,令彼一人得受樂者,我終不悔,亦不退轉於菩提心。』
[0169c26] 「復作是念:『假令一切所有眾生,各各執椎如須彌山,來打我身經無量歲。我當忍受不生惡心,乃至一念。』
[0169c29] 「復作是念:『是人所受百種之苦,一切眾生亦受是苦,而不知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今是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不受?刀劍火石,亦復如是。若我當於一切眾生生惡心者,諸佛、賢聖當見呵責而作是語:「是人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如是而不忍辱?」』
[0170a06] 「菩薩摩訶薩修淨意者,即是忍辱。忍辱者即是瓔珞精進道性器四財寶,菩薩修集如是忍辱,能淨身心,能淨莊嚴堅固莊嚴,得大智慧,不與聲聞辟支佛共。於諸眾生最為殊勝,一切四魔不得其便,邪不能動,煩惱折減,一切怨讎不能為惡,言辭所說不可窮盡。
[0170a12] 「其智甚深猶如大海,精進堅牢如須彌山,等諸眾生如海一味,能大利益猶如大地,淨眾垢污猶如清水,能作光明猶如朗日。於眾無礙猶如猛風,世法不污猶如蓮華,下視眾生如金翅鳥,眾生樂見如夏日雲,眾生樂受如夏時雨。見無餘求猶病遇醫,壞諸貧窮如如意珠,施眾禪定猶如梵天,生死無礙猶如虛空,示平不平猶如明燈,人天恭敬猶如帝釋。
[0170a20] 「若有菩薩起瞋恚心,一切怨賊悉得其便,喪失一切善根財寶,一切眾魔獲得其過,為諸煩惱之所污染,入大闇處失一切善根,為諸聖人之所呵責。若有菩薩起瞋恚心乃至一念,則為喪失一切善法,設我悉受一切眾生無量億數打罵毀辱,乃至不應起一念瞋。何以故?如是眾生不學慈悲。若彼眾生心無瞋打,我當云何修集慈悲?以是義故,眾生瞋時我應生喜。何以故?即是我之悲因緣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作是觀,即得不共聲聞緣覺眾生緣悲,亦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70b02] 「善男子!復有眾生觀三惡道苦眾生已,修集悲心。復有觀察三界所有諸苦眾生,而修悲心。復有觀察五陰眾生,而修悲心;入界亦爾。
[0170b05] 「善男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修慈悲。何以故?夫慈悲者,即是一切善法種子。若有眾生得色界身,亦是修集慈悲因緣。若無色身,若聲聞道、若緣覺道、若諸菩薩莊嚴堅固行六波羅蜜,調伏眾生得無生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因慈悲種子因緣。」
[0170b12] 說是慈悲因緣法時,明星菩薩得無生法忍,是忍不與緣覺聲聞共之;八萬四千眾生得如法忍;五萬五千那由他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十萬八千眾生得不退心;二萬眾生成就慈悲;五千比丘得阿羅漢果;五百比丘尼盡一切漏;十萬億眾生破大邪見得正見心。
[0170b18] 爾時,世尊告無勝意童子:「善男子!過去有佛名發功德意,亦說如是大慈大悲。」
[0170b20] 無勝意童子言:「世尊!所言如者云何名如?」
[0170b21] 佛言:「善男子!遠離身相名之為如。」
[0170b22] 無勝意童子言:「所言身者即是實性,即是寂靜,即是法界,即是無漏,即是無盡。」
[0170b24] 佛言:「善男子!如身者即是一切眾生之身,即是過去未來邊際,即是寂靜。」
[0170b25] 無勝意童子言:「世尊!若一切佛如即是身。」
[0170b26]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法界,無有增減,三世平等,不生不出不滅,猶如虛空,如身亦如是。」說是法時,三萬眾生得如法忍。
[0170b29] 爾時,世尊告明星菩薩言:「善男子!云何修集緣眾生喜?善男子!若有菩薩不修慈悲,不念眾生所有樂相,乃至不觀三趣三界所有諸苦,而亦觀於五陰出滅。如是觀已生於喜心,但樂觀法,觀已生喜,如是喜心願及眾生,是名為喜。」
[0170c06] 「世尊!云何修捨?」
[0170c06] 「善男子!若有菩薩不修慈悲及以喜心,修捨念捨父母,乃至聲聞、緣覺、菩薩、諸佛修是捨時,遠離一切愛瞋法心,是人修集空無相願。既修集已,不久定當得入涅槃。若人修集如是等四無量心,是人則為十方諸佛、菩薩、天、龍、夜叉、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所供養。隨有國土,若四部眾修集如是四無量心,其土則已遠離一切衰禍之相,其中眾生樂離惡法、受持善法。
[0170c15] 「善男子!四無量心,具足如是無量福德。」
大方等大集經虛空目分中辟支佛乘品第七
[0170c19] 無勝意童子復白佛言:「世尊!修緣覺乘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善男子、善女人,云何修集慈悲喜捨?」
[0170c21] 佛言:「善男子!若有修集辟支佛乘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善男子、善女人,觀眾生樂,解眾生樂,念法緣慈,終不憶念緣眾生慈,如自心中所受樂事,亦願眾生同共得之。觀法平等,觀樂平等,觀心平等,觀如平等。如是觀已,乃至不於一人生惡。設有因緣生惡心者,應作是念:『若我於彼生惡心者,云何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量純善功德,若於一人生瞋惡心,尚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況我未成諸善功德?』以是因緣,修眾生慈及法緣慈,悲喜捨心亦復如是。
[0171a03] 「善男子!若有欲學緣覺乘者,應如是修慈悲喜捨。」
[0171a04] 說是法時,六萬億眾生得住初地,或得二地三地四地五地;或有眾生得無生忍;或有獲得辟支佛道及聲聞道;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方等大集經虛空目分中聖無礙智品第八
[0171a11] 爾時,眾中有一童子名虛空聲,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莊嚴無上菩提之道?修一切智目方便無緣梵行,一切法目方便無緣梵行,一切陰入界方便,解脫方便,三昧方便,陀羅尼方便,得忍方便,諸地方便?
[0171a15]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修一切智目門,同虛空慧度於彼岸無緣梵行,越度四流斷四魔繫?」
[0171a17]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入四無量海,欲度眾生於生死河,是故今者發如是問,復欲不斷佛大智海。
[0171a20] 「善男子!十方佛土,若有菩薩,同共汝行三昧智慧,我說法時,如是等輩悉為明證。若無如是菩薩證者,我則不說無緣梵行。何以故?我若說者,多於是中而生疑心,若有未得無緣梵行亦復生疑。以是義故,不應宣說。」
[0171a25] 爾時,世尊即入三昧,其三昧名虛空幢,入已面門出大光明,其明種種遍照十方諸佛世界,蔽於日月令不復現。其光明中出大聲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為諸眾生宣說梵行壞諸煩惱,說聲聞乘辟支佛乘無緣梵行。無量眾生及諸菩薩,次第而坐聽受正法,亦說清淨菩提之行。為欲利益無量眾生,故作大集說種種行,無量眾生獲得一生及以後生。」
[0171b04] 十方眾生聞是語已,一切悉集娑婆世界。或有菩薩現真金身雨於金沙,或現銀身雨於銀沙,或琉璃身雨琉璃沙,或頗梨身雨頗梨沙,或沈水身雨沈水沙,或栴檀身雨栴檀沙,或多摩羅跋身雨多摩羅跋沙,供養於佛。供養已畢,頭面敬禮,却坐一面。
[0171b10] 爾時,世尊告虛空聲童子:「善男子!今日十方諸大菩薩,其中或有得法忍者,得無生忍一生後生,悉為我證如是菩薩修集慈悲喜捨之心,了了通達諸法之性,亦能遠離身相業相。其心不著有為無為,亦不貪著眼乃至意色乃至法,至心修集無緣梵行。無諸覺觀不生憍慢,無所貪著知真實性,觀一切法皆悉平等。
[0171b17] 「所謂三世、三界、三戒,亦得增長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一切眾生,遠離三界陰入界等,離一切字聚名聚句聚有為之法。作是觀時,即得具足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修集同空三昧梵行六波羅蜜,諸佛護念。具善方便住第三忍,過於聲聞辟支佛道,遠離一切眼色因緣乃至一切意法因緣。觀法界如隨順不倒,獲得大慈大悲等力。於諸法中得大自在,而於生死不生厭悔,有大力勢調伏眾生,於三乘中得智方便,能雨法雨得無礙智,解諸眾生異語方便。善男子!是名聖目陀羅尼,具無礙智修集梵行。
[0171b28] 「善男子!若有菩薩修是梵行,如是菩薩常得見佛,能具佛法淨佛世界,性淨、眾淨、行淨、智淨、意淨,供養亦淨,能具十地,次第當坐如來法座,如是名為清淨法行,是名如來,是名世尊,名過四潮,名菩提道,能得菩提轉大法輪。
[0171c04] 「云何名為一切智耶?若智能觀一切平等,眾生平等、三世平等、不倒平等,如是等一切法見虛空目,見法虛空目,見無行虛空目,見性虛空目,見如空虛空目,見如內空虛空目,見如外空虛空目,見如內外空虛空目,見如大空虛空目,見如第一義空虛空目,見如有為空虛空目,見如無為空虛空目,見如畢竟空虛空目,見如無始空虛空目,見如性空虛空目,見如散空虛空目,見如自性空虛空目,見如一切法空虛空目,見如無所覺空虛空目,見如無法空虛空目,見如無性空虛空目,見如無法有法空虛空目,見如實性空虛空目,見如無相無願虛空目,見如一切法無邊無處虛空目,見如大慈大悲虛空目,見一切知見虛空目,見一切智。如是見已轉正法輪,是名不共眾生法界,是名一切智,名佛境界。」
[0171c21] 說是無緣梵行時,九萬二千眾生成就是法,恒河沙等眾生得如法忍,恒沙眾生遠離垢穢得法眼淨,一千比丘得阿羅漢果,無量人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方等大集經虛空目分中護法品第九
[0171c26] 爾時,一切欲色界天,以妙香華幢蓋伎樂供養於佛,白佛言:「世尊!如來先已於閻浮提轉正法輪,今復於此大寶坊中轉大法輪,為菩提行故。」
[0171c29] 一切大眾復作是言:「如來境界不可思議。何以故?如來在此大寶坊中轉法輪時,十方無量佛世界中所有菩薩悉來集此,為聽如是虛空目法行。」
[0172a03]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金剛山童子、無勝幢童子、無勝意童子、虛空聲童子,如是等童子其數九萬二千億,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以願力故,令是虛空目法行久住於此娑婆世界及十方土無有滅沒。何以故?如是法中說三梵行。菩薩若行如是三行,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72a10] 佛言:「善男子!南方世界金剛光明功德如來、西方世界智幢如來、北方世界發光功德如來、東方世界寶蓋光明功德如來,是四如來以先有願,以是願故,是經後當流布十方,令諸菩薩悉得修行如是三行。我今以此正法,付囑四大天王、功德天女、四大龍王、誠實語天、四阿須羅王、具天、大自在天、八臂天、地神女等。何以故?善男子!或有眾生,其性弊惡,有大勢力,多造重業不受是經,是人死已受惡鬼身、惡龍之身,是惡鬼龍欲壞佛法,降注惡雨惡風塵坌,為諸修行三業比丘而作重病。以手探腹取其心肝,吹吐惡氣置飲食中故,令食者得大重病,良醫拱手不能療治。如是修行三業比丘盡捨命已,是名法滅。如是惡鬼,復令如來所有弟子,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大臣、長者悉生惡心,惡心既生互相殘賊。當爾之時,閻浮提內國土城邑,空荒無人,人民既無,誰當流布如是經典?是故我今不以是經付囑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國主,以付四王乃至地神。如是天神至心護持,若有國土,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讀誦如是經者,是諸天神當至心護,勸諸檀越令致供養,所謂衣服、飲食、臥具、病藥、房舍、燈燭,是諸檀越若有惡相、諸惡病瘦,諸天力故悉令消滅,以是因緣法得增長無有滅沒。」
[0172b07] 爾時,一切諸天神等白佛言:「世尊!若今現在、若佛滅後,我等要當捨離自事守護是法。若佛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有能受持如是等經勤行精進,雖復受畜八不淨物,畜養、妻息、金銀、琉璃、頗梨、田宅、奴婢、僕使,我為法故,亦當守護遮諸惡鬼不令嬈近。隨是經典所在之處,令其土地日月五星不越常度,怨讎兵革皆悉消伏。所有眾生,若男、若女、若大、若小,悉樂受誦如是經典,持戒清淨勤行精進。世尊!以是因緣,一切諸天樂處人間。是人捨身即得生天,諸天增長色力壽命,所有惡相滅無遺餘,其無信者我能令信。若佛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不能受持如是經典,讀誦書寫,不樂寂靜,不善思惟,樂求供養不持淨戒,嬾惰懈慢,心無慚愧,親近白衣。如是比丘,以財俗力毀佛弟子,若打、若殺、若縛、若罵,向王大臣說其過惡。佛諸弟子聞是事已生大惡心,生惡心已,諸善鬼神捨至他土,是故惡鬼即得其便。既得便已,諸國興兵互相討伐,降惡風雨令穀不登,人民飢饉共相茹食。」
[0172b28] 爾時,十方世界菩薩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為如是等五滓眾生制於禁戒,唯願如來為法久住復制禁戒。所謂身戒口戒意戒,不得受畜一切惡物,惡心鬪諍,親近國王大臣長者,受畜一切俗人之物,如餘佛土所制淨戒。」
[0172c04] 佛言:「善男子!止,止!佛自知時。善男子!因緣未出,如來則不豫制禁戒。」
[0172c06] 爾時,世尊告頻婆娑羅王:「大王!汝之國法何名大罪?何名小罪?」
[0172c07] 頻婆娑羅言:「世尊!我之國法,有四重罪:一者、斷他命根;二者、偷至五錢;三者、婬他婦女;四者、為五錢故大眾王邊故作妄語。如是四罪,犯者不活。」
[0172c11] 佛言:「我今亦為未來弟子制是四重。復次,大王!王子幾歲不聽入宮?」
[0172c12] 「世尊!過二十年則不聽入。」
[0172c13] 佛言:「我亦如是,沙彌二十,乃至得道不聽入眾。」
[0172c14] 王言:「世尊!如我國法,有作罪者必死不疑,或打或罵閉繫輸物,擯出界外,如來法中其義云何?」
[0172c16] 「大王!我之法中亦復如是,有犯罪者,或令苦作一月、二月,或不與語共坐共食,或不共住,或擯令出,或出一國,或出四國。有佛法處,治如是等惡比丘已,諸善比丘安樂受法,故使佛法久住不滅。大王!若未來世有我弟子,饒財多寶有大力勢,王所親愛,一切大眾不能擯治,如是等人汝等當治。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不能治者,如是四姓,則為斷我三寶種性,能滅法炬,破壞法船,燋涸法味,奪眾生眼,我法壞時,心則放捨。大王!譬如一人奪一切眼,於意云何?是罪多不甚多?」
[0172c27] 「世尊!不可稱量、不可計數。」
[0172c28] 「大王!若有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有大力勢,見我法滅捨不守護,其所得罪亦復如是。大王!若有國主,於無量世修施戒慧,見我法滅捨不擁護,如是所種無量善根悉皆滅失。其國當有三不祥事:一者、穀貴;二者、兵革;三者、疫病。一切善神悉捨離之,其王教令人不隨從,常為隣國之所侵嬈,暴火橫起多惡風雨,暴水增長吹漂人民,內外親信咸共謀叛。其王不久當遇重病,壽終之後生地獄中。若宿善追及還得人身,無量世中常盲無目,貧窮跉跰行乞自活。常生惡心,因是惡心,復當還墮於地獄中。如王,夫人、太子、大臣、城主、村主、將帥、郡守、宰臣,亦復如是。」
[0173a12] 頻婆娑羅耳聞是語,悲泣哽咽收淚而言:「世尊!我值如來猶故不能如法治國,況未來世放逸諸王,不能持戒修行精進,治惡比丘護持佛法,不能紹繼三寶種性?如是諸王,長夜常行於三惡道。」
[0173a16] 爾時,諸王、夫人、太子、大臣、城主、村主、將帥、郡守、宰官,皆白佛言:「我等於今現在之世,要當勤心守護佛法,亦當供養受持法者,衣服、飲食、臥具、醫藥,治惡比丘紹三寶性。」
[0173a20] 佛言:「善男子!汝等若能建立此事,則為供養三世諸佛,亦得無量不可思議諸善功德。」
大方等大集經虛空目分中大眾還品第十
[0173a24] 爾時,世尊復告諸天:「善男子!汝等今者勿懷憂慮,我今當與未來弟子,為護法故,立嚴峻制,為不斷絕三寶性故,為欲增長諸善法故,為增長多聞滿寶藏故,為離一切苦煩惱故,為成無上菩提道故。
[0173a28] 「善男子!我今所說,一切聲聞具足成就得聲聞乘,一切緣覺具足獲得辟支佛乘,一切菩薩具足成滿三種梵行得無上智。善男子!是經能離諸惡眾生,能壞眾生惡不善法,能滅身口意不善業,能破一切諸惡果報。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是經,則為供養十方諸佛。」
[0173b05] 爾時,娑婆世界一切眾生,異口同音而作是言:「善哉,善哉!世尊!我初未聞是大法聚,今得聞之。世尊!我能受持守護是法,為護法故不惜身命。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是經者我當供養,隨其所須一切給與。若復有能供養如是受持經者,我等亦當勤守護之,內外財寶令無損秏,隨是經法所流布處,亦護其土令無諸惡。」
[0173b13]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如是守護法者,則為供養三世諸佛。善男子!若諸眾生有護法心,若生人天得大自在,乃至畜生亦有大力,為人所重不經寒苦。善男子!是護法者惡不能加,心無所畏無能破壞。諸魔煩惱不得其便,多饒眷屬智慧具足。凡有所說無所罣礙,樂行十善修集正定,父母、諸王見則恭敬,能昇法座、轉正法輪,凡有所聞,終不忘失。」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