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 10 - 緣覺品第十

阿惟越致遮經緣覺品第十

[0212a10] 佛告阿難:「何故如來頒宣菩薩為緣覺乎?於是菩薩目覩諸法。何謂目覩一切法空?無有像類而不可壞,現在覺觀法不可滅,故謂緣覺。諸佛經籍不可思議,曉了諸萌悉如泥洹。無有內外則不可獲,一切諸法不起不滅。

[0212a15] 「人之本際則泥洹也,所號本淨但著言耳,則無所有法不可逮,因名演稱語無所達。所以者何?其言則空。口之所說不解已無,法本之際、佛道之無,分別觀斯,故曰緣覺。

[0212a18] 「自察色陰但是聲耳。此色陰者,計於色生唯有名矣,以離言聲則無有陰。其色陰者無身、無我。所以者何?因口作號,所言亦空;不起不滅,所言自然。不著吾我、不得久存,況口言乎?目覩色陰則為痛痒,痛痒陰滅則不有名;因口之說號為痛痒,痛痒陰身無我。所以者何?所謂痛陰,其言則空,不起不滅。言不著身,則無所住,況於言乎?

[0212a26] 「曉痛痒陰,即觀想陰;若寂想陰,則無思想;想陰號耳,無身無我。所以者何?口之所說思想陰者,其言則空,不起不滅。分別言已,不著自然。心無所立,何況口言?

[0212a29] 「觀想陰已,則生死陰已滅行陰,則無生死。所謂行陰,無身、無我。所以者何?所號行陰,言其則空。不起不滅,但著言耳。不得久存,況口所說?

[0212b03] 「觀行陰已,則有識陰。假使識陰惔然寂滅,則此識陰但陰聲耳。所以者何?其號識陰是則空耳,不起不滅,其言自然。無所住止,況言說乎?

[0212b07] 「是五陰者,皆無所有。分別本無,故曰緣覺。所以者何?斯口之言緣對而致,無緣不緣。諸因講說,有言無言。五陰之事於此一切永無所著,不造眾因,故曰緣覺。」

[0212b10] 於是,佛頌曰:

「目覩一切法,  分別知之空, 不著於諸色,  究竟莫有相。 現在觀此法,  解空知自然, 分別了澹泊,  不可得根源。 現在獲於斯,  曉五陰如此, 則為平等覺,  緣覺無思念。 眾生志無為,  其心不可獲, 本際無有起,  淨無無思議。 一切人不起,  觀見無所滅, 諸法無動興,  是謂為無為。 眾生皆泥洹,  省察是所趣, 無人猶若影,  故曰為無為。 不用是名稱,  群黎為泥洹, 不起無所滅,  如口所歎詠。 敢可說悉空,  人不解非言, 是故為眾生,  示現說泥洹。 口所發假言,  無處亦無念, 因口而有訓,  求本不可得。 陰不在本際,  口言無所顯, 諸聲所稱說,  人際亦無念。 一切願泥洹,  本無及始際, 澹然無放逸,  則救有所將。 本淨遊乎響,  眾生亦復然, 無形則空寂,  本淨無心念。 法本為若此,  假名而讚揚, 其源不可得,  所以有言說。 不以諛諂事,  而可分別解, 其際則空無,  便了眾生本。 其言不依講,  口言無所顯, 諸群黎如此,  則不著人本。 所發陰則空,  其聲無所別, 其說亦如此,  而際亦復然。 其無諦如是,  覺已無所念, 是則平等道,  緣覺無思議。 覺了於本色,  此但陰聲耳, 寂滅斯色陰,  則無有言聲。 自然釋之去,  是則曰無形, 吾我既自然,  覩之無有處。 因言謂之陰,  色本不有身, 其聲皆歸空,  不起亦不滅。 因口而告言,  求本不可得, 其說因癡興,  號之謂色陰。 現在觀識陰,  諸聲無所有, 此陰以寂滅,  則無有響陰。 於此遠離身,  所謂吾我者, 計已自然空,  未甞有堅住。 口之所緣陰,  識陰則虛空, 口言本則寂,  不起無所滅。 若有所頌說,  察之悉本無, 無黠之所言,  故演為色陰。 諸音無有說,  其限不可得, 不起無所滅,  無處而不決。 無塵勞侵欺,  亦不造諸法, 不執無所捨,  莫調不泥洹。 彼亦無寂滅,  不有所覩見, 不樂施欲埃,  不怠不精進。 不亂不一心,  彼亦無守戒, 非物可成就,  何故當持禁? 五道非有念,  無思亦如斯, 不恐無所畏,  不脫而不縛。 雖講無所演,  是為色所入, 一切法音然,  無獲莫著言。 現在逮是覺,  無盡之法說, 以成是三昧,  則無諸響聲。 目自分別此,  響之等如稱, 諸法亦如是,  無言不有著。 曉了因緣者,  知音無所有, 故號平等道,  是謂為緣覺。」

[0213a21] 佛告阿難:「菩薩大士現在分別有明無明、是行非行、有識不識、色與不色、六入無入、諸習不習、痛痒非痛痒、恩愛莫愛、不受捨受、有與不有、生若不生、老病死患,一切自然察之本無。如是觀者,故曰緣覺。」

[0213a25] 於是,佛頌曰:

「現在了無慧,  未甞倚為明, 不成立有形,  若如水中影。 聰達曉諸義,  不著一切法, 假使不倚經,  是則慧者相。 明與身無異,  一切諸法相, 覺了此緣趣,  故曰為緣覺。 所號身之行,  其軀無所造, 永不有內外,  則超生死體。 終始猶芭蕉,  非根無有貌, 不起莫有滅,  等譬如虛空。 現在曉了此,  則勇猛菩薩, 斯號平等聖,  緣覺如無念。 分別一切法,  寂行如幻化, 其識自然爾,  現在曉了之。 忽然解斯心,  知識行如之, 諸所道示想,  明識諸法空。 分別識其然,  一切無所著, 了如是法者,  知識亦如幻。 所可號名色,  身及諸音聲, 眾貌空不成,  是謂自然相。 心馳騁六情,  如幻化無言, 現語非音聲,  計自然悉空。 久遠來習之,  因發諸入處, 彼則分別習,  名自然如空。 習以成悉無,  遊念起眾更, 若曉習本寂,  則知法無住。 目覩習自然,  覩眾更悉寂, 不興凶罪殃,  故曰為緣覺。 曉了諸痛痒,  皆空如本淨, 譬如泡起頃,  志敬空無形。 斷除眾恩愛,  則從無著法, 情欲已永盡,  故曰為緣覺。 若受而不受,  則空無有有, 非形何成就,  譬之如野馬。 吾無所興想,  身生亦如是, 計本自然生,  無根非有形。 以離起滅法,  則不畏當終, 未當復成身,  一切得自在。 現在獲此慧,  永無有著者, 又緣覺之音,  則造菩薩行。」

[0213c08] 佛告阿難:「如來、至真、等正覺以是之故,讚揚菩薩為緣覺也,亦當知是善權方便。如來用是之故光耀菩薩大士,持信奉法八等道迹,往來不還,無著聲聞緣覺也。」